![](https://img.haomeiwen.com/i11845047/dfa33df499b2dcb4.jpeg)
进行是非问题分析
建立诊断框架的过程有时候被称为"是非问题分析''(issue Analysis)。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造成人对使用诊断框架还是其他的逻辑树感到困惑。
是非问题对困难的解决至关重要,能不能设计出鲜明的是非问题决定着解决困难的成效。是非问题它是指措辞上需要用是或否给以回答的问题,最早起源于法律名词"at issue",意思是双方就某一论点进行辩论,其中一方将获胜。它有经过深思熟虑后进行决策的含义。
是非问题分析的产生
是非问题分析(issue Analysis)"一词最早是由麦肯锡公司的大卫·赫兹和卡特·贝尔斯在 20 世纪 60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里提出的。是非问题分析是他们发明的一种在复杂情况下进行决策分析的方法。
是非问题分析可以用来对如何平衡这些目标进行决策。是非问题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按先后顺序画出该政策领域的图解,标明每个阶段的主要决策变量(MVD),包括影响每项活动的环境、经济、管理和社会因素。然后,对这些主要决策变量如何影响目标的实现提出假设,并根据对实现目标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决策变量,决定应该做出哪些决策。但由于过于复杂,一般人很难掌握,最终遭到弃用。不过这种思想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 。
使用是非问题分析的错误
每个咨询顾问对如何分析问题有各自不同的解释,这是导致目前对是非问题的应用混乱的局面。在使用是非问题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非问题(issues)"不应该来自客户的问题,而应该来自导致 R1 的情境 。
2、从"客户的问题"到"主要是非问题和次要是非问题"有一个思维跳跃,否则的话就不知道主要是非问题和次要是非问题来自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判断我的是非问题列表是否完全穷。
3、论点和假设之间也存在混乱。
4、可供客户选择的解决方案不等于是非问题,描绘行动的可能结果的逻辑树也不等于是非问题分析。非问题分析所使用的逻辑树与诊断框架使用的逻辑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
我是铄爸,终身学习者,阅读推广人,跑步达人,一月精读一本书,一月跑步150K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