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静态分析(记智识营培训五)

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静态分析(记智识营培训五)

作者: 若水_fe5c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2:30 被阅读305次

导读:
1)什么是分析

2)如何对概念进行分析

3)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

4)分析的几个关键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最常见的需要思考的地方了。在没学习这课之前,我一直凭着过往的经验在处理问题。学习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有“套路”的。

一、分析的定义
什么是分析呢?分析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本义是“将整体拆分为部分” 。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分析,其实就是要把整体拆分成为部分,然后再逐一的聚焦到各个部分,逐步精确的观察它的结构、功能和联系。

静态分析,是相对于动态分析的概念。动态分析是对个体的,从时间段或者流程上进行展开;静态分析是对整体的,在时间点进行的展开或拆分。

比如分析“训练营”这个概念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下图的方式,先拆分为“课程”和“互动”。然后再逐一继续拆分下去。这样的过程就叫静态分析。

00训练营.png

二、静态分析的作用

1.作用一:分解可以帮助我们聚焦局部

我们的大脑并不适益大量的计算。为此,当我们遇到复杂问题或是系统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拆开,摒弃其他因素的干扰,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一个问题上。这就是聚焦。

比如我们通过制定战略、远期目标、短期目标,然后再把短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绩效考核指标来实现,这个不断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让我们的大脑在分解中自然的聚焦到了分解的每一步上。

2.作用二:静态分析给我们提供了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即无论任何问题,都可以用静态分解来对其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了解某个概念、某个知识点,解答某个问题。

如我们想了解“幸存者偏差是什么”时,我们就可以用what/why/how这个模型去分解它,从而掌握这个概念。

WHAT:它是如何定义的

WHY:如何形成的

HOW:如何应用的

01幸存者偏差.png

通过这种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去学习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当我们把what/why/how都填满时,我们就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三、如何分析问题?

(一)分析问题的基本流程

澄清问题(WHAT)→找出原因(WHY)→找出对策(HOW)→选择对策

比如当我们遇到公众号阅读量跌了,想知道原因。这时该怎么分析呢?

第一步,澄清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公众号阅读量跌了,为什么?”。

第二步,找出原因。

面对公众号阅读量跌了的问题,我们可以想想,作为一名读者,要打开一个公众号一般有哪些途径。这无非就两种:一是通过已关注的公众号打开,二是从朋友圈打开。从这两种途径,分别聚焦思考公众号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大家不太喜欢这个号了,或者这个号的更新竟然下降了等,以上是情感上的原因。

反过来,大家并没有不喜欢这个号,那就可能是什么呢?标题的选题不好,或者标题的形式大家不太喜欢?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就可以把下降的原因做出如下分析。

04阅读量下降.png

上述这种分析方法就叫WHY TREE——原因树。它最早源自乔姆斯基,是麦肯锡经典问题的分析范式。

那么找出原因后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就要从原因中找出最大的可能性。

即:

剪枝(删除重复和不可能项)→列出所有可能性→依据可能性寻找证据(数据、调研、实验)→挑选最可能情况并排序(可信度自上而下排序)→寻找对策

通过这一步,我们用why tree 这个流程,把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了很多种可能的原因,并通过分别去寻求信息和证据,筛选出了里面最有可能的几种原因,剩下的就只是需要逐一攻克了。

第三步,找出对策

刚刚我们的问题是“公众号阅读量下跌了为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改成“公众号阅读量下跌了怎么办?”这时,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呢?

下面这张图就是面对公众号阅读量下跌我们的解决办法

06怎么办.png

这叫How Tree ,对策树,其本质和Why Tree相同。

他们的区别和联系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澄清问题,再找出原因,找出对策。针对找出的每一种原因,再画一个决策树出来。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问题,当找出原因之后,每一种原因只对应一、两种对策,这时就没法画出决策树。

另一种是我们不太能够找到原因,或者只能找出几种大概的原因,没办法细化。这时,就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它,即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做哪些举措,尝试着改善这种现象,即应用how tree 来思考。

也就是说,对策少时就不画how tree,没办法找出原因时就尝试通过how tree去解决问题。

现实中,我们需要灵活地组合和运用两种树。

第四步,选择对策(后面课程会详细讲到)

(二)分析问题时的关键点

1.MECE

大家可能已经看出来了,静态分析的关键是“分解”。如何使我们的思维在分解的时候更加缜密,考虑更加周全,尽量不遗漏呢?这时我们可以用到一种方法: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无遗漏,无交叉。也就是说,我们在分解时,在每一个层级要尽量顺着没有遗漏,没有交叉的方向去分解,减少犯错的几率。

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掌握“幸存者”这个概念时用到的方法就是MECE(如图红框部分)

幸存者偏差1.png

从这个分解“幸存者”概念的方法,可以看出MECE就是让我们去寻找互斥的概念。在每一个层级都去寻找互斥的概念。

07互斥.png

这张图说明,相互独立并不能代表互斥,而交叉肯定就更不是了。

比如以下这些才是互斥的:上 - 下,内 - 外,是 - 非,有 - 无,现状 - 未来,真 - 假,含什么-不含什么,20岁以下-20岁以上......

2.分解时要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发现,分解的维度其实是有很多的。但我们分解时,却不能脑洞大开,各种发散,而且要始终保持着我怎么分解,才能更加有效的去解决问题,更快地抵达问题根源这个方向去分解问题。如果某种方式已分解出来之后,对你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它可能就是无效的,我们要寻求更好的方式来分解它。

也就是说,如何选维度的要点在于如何分解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要主推一款不含糖的饮料,我们就可以分解为含糖,不含糖。而不是分成纯净水,咖啡,茶饮料,碳酸饮料等等。再比如我们想分析某护肤品目标受众,就可以从价格去分解,即分为月收入1万以上,1万以下;从年龄去分解,即20岁以下,20岁以上等等。

无论如何分解,它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用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帮助我们对问题更加精确的细化和聚焦。所以说分解,特别是最上层的分解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整个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的方向。可以说最开始的分解就决定了后面怎么设计流程,怎么去解决问题。

其实,L老师的智识营课程就静态分析还讲了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关注老师的公众号,报名学习。下图为老师公众号的二维码。

网上的各种课程我参加了不少,说句真心话,良莠不齐。但L老师的课,全程干货,非常饱满,绝对值回“票价”。最重要的是,老师一直在线,就算结业了,也可以继续和他讨论问题。

如此认真负责的老师真是不多见了!

L先生.jpg 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静态分析(记智识营培训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hy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