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原创文字集读书
《看见》:因你看见,所以行动

《看见》:因你看见,所以行动

作者: 朱帮主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0:31 被阅读0次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01  没有人只是一个旁观者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一个泼妇害死了整车人。

而这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在福建,北京,湖南都曾发生过类似的恶性事件。

面对不守规则的人,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充当一个看客。

在遇到这些人为之灾时,你是否会奉行中庸之道,首先保全自我呢?

我知道有一个人不会,她就是柴静。

在她的成名之作《看见》中,她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一一细节化得展示在我们面前。

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药家鑫事件,这些过去的灾难和热点,在柴静的笔下,用一种更柔软、更接地气的方式跃然纸上,直指人心。

《看见》这本书,火的很早。

在高三毕业那个懵懂的夏天,和室友一起去北京旅游的途中,我第一次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封面上那个干练、知性的女人。

我最欣赏的是柴静敢于对自己下手。

她敢于深度剖析她曾经的软弱、失败和焦虑;她敢于向我们真实的呈现那个当初并不特别优秀的柴小静。

在自费拍完争议颇大的《穹顶之下》以后,她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网上有许多人猛烈的抨击这部片子,当然,还有柴静。

这些人以柴静选择在美国产子来证明《穹顶之下》的背后有海外投资力量,实则拍的是一部政治片。

有时候,你永远也说不服一个语言上的巨人。

当你意气风发的谈环保,谈PM2.5,谈中国下一代的环保安全问题时,有些人却在关注一个女人选择在哪里生孩子。

比起抨击柴静的人,她的付出和实际贡献要超过他们一千倍。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粒沙子,只能随风逐流。

但是我说,一只蝴蝶煽动它的翅膀,最终也可以刮起一阵龙卷风。

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每个人都有千钧之力。



02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昨天上午,有殿堂级知情群众在微信群里小声的说:晚上要在微博坐等吃大瓜。”

果然。

晚上微博就公布了,杨幂,刘恺威这对明星夫妻和平分手。

随着这条官宣的上热搜,杨幂的粉丝和若干女青年纷纷开始转发杨幂的女性独立之爱情观,一时间甚嚣尘上。

应该说,杨幂的爱情观没有什么硬伤,但是她的家庭观却很有些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过分强调事业、爱情独立自主的同时,对家庭的付出势必就会投入太少。

网上曾有人爆料,杨幂一年到头见“小糯米”的时间不超过10天,这无疑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从小就变成了“留守儿童”,家长又怎么能指望她长大后会理解我的妈妈是为了做一个独立的成功女性而忽视陪伴我一起成长呢?

在孩子的内心,忽视陪伴她成长的家长,就是不负责任的。

反观邓超和孙俪这对明星夫妻,每年都会抽出时间专门来陪伴等等和小花,带孩子去旅行、学习,可以看出他们是真的用心来和孩子一起成长。

杨幂的家庭观,其实就陷入了蒙昧的思维当中。

她只能看见作为一线女星,应该让粉丝看见她独立、奋进的人设,而忽视了她背后的家庭还有需要她关心的父母和孩子。

在家庭生活中,既不能过分失去自我,也不能过分强调自我。

已婚夫妻更是要尽力去保持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否则还不如不成立家庭。

我们可以不受家庭的束缚去努力发展自身的事业,但是发展事业也不是逃避家庭责任的借口。

蒙昧其实就是我们自身,像石头一样筑成了心里的坝。

要想在蒙昧中睁开眼,就要让独立思考的血液在心中流淌。

从心腹深处的蒙昧石坝上漫溢出来,将坚硬的成见和固有的模式一遍遍冲刷,最终将蒙昧土崩瓦解。

03 看见,又不止于看见


柴静看见的生活,我们又看见了什么?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看见了以往在社会舆论中近乎隐形的各种群体和事件。

但是有时候能看见不意味着能理解,也不意味着能行动。

《反贪风暴3》,9月份在大陆上映,豆瓣评分不高,口碑也很一般。

有人说,冲着影片只能给一分,但是冲着古天乐做的慈善,可以给十分。

10年之间,古天乐个人捐款3亿多元,通过古天乐慈善基金已经在内地捐建了100余所学校。

但就算是这样卖力的做慈善,还是引来了许多人的质疑。

质疑者因为古天乐捐建的学校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所以腹诽他是为了名利才出来做慈善。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每次记者采访他想聊聊慈善,他都冷冰冰地甩出四个字:“不作回应。”

在国内一些明星通过做慈善来设立人设,拼命上热搜上头条,甚至人为的制造热点的时候,古天乐却把这些找上门来的流量和曝光统统往外推。

在他的心中,选择做公益是他看见了中国有很多贫困地区,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还有很多困难,所以他愿意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你能睁着眼说这样的一位明星只是为了名利而做慈善吗?

热衷于做公益慈善的古天乐,只有太阳可以黑他!

我一直认为,看见问题并且用行动解决问题的人,要比只看见而不行动的人优秀不可计数倍。

那些整天质疑别人做慈善动机的嘴炮,除了站在道德高地上咆哮,又做过多少利国利民的事呢?

无论你看见的事物有多么美好或者多么糟糕,只是看见永远是不够的。

尽管现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确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可是如果大家都只是当键盘侠或只是口花花,看见了问题而不去实际付出寻求改变,那么结果只会比现在更糟糕。

作者能够让我们看见,是因为她和她的朋友们为了能“看见”而努力行动了。

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被她的文字感动,从而将这份感动化作行动。

看见,又不止于看见。

能够看见,也要能够行动!


作者:朱帮主,从不停止思考的95后。

相关文章

  • 《看见》:因你看见,所以行动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北京女子图鉴》中有段台词,很认同: “所有你糊弄的,你不重视的,你负能量处理的,不论多微小,都将作用在你的未来。...

  •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很多人都在吐槽新版微信难看,不好用。刚开始我也这么觉得,毕竟用了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过来的,现在突然改变画...

  •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张小龙说在微信7.0版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激发了我在两个层面上的一些思考: 其一,源自于以色...

  •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 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我”说话时,是对“你”在说。只要我意识到这点,这句话就是因“你”而说,它受到“你”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 2018 | 因你存在,所以看见

    Hey 好久没见 你还好么?? 消失的这段日子,作者如安然而平静,大概就是学会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如何维系一个可...

  • 因看见而看见

    记得这本书刚发布的那年,我正好在北京。当时班上很多同学跑到王府井的签售会现场,在拿到有柴静签名的《看见》后,都激动...

  • 因为看见  所以看见

    ——读《看见》有感 第一次接触到《看见》这本书还挺偶然和巧合,在大学图书馆,无...

  • 因为《看见》,所以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因你看见,所以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u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