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晓晴提议去外面转转。一家五口趋车前往本市开发的一新区。疫情当前,本市景区基本关闭。所以这个新区公园异常火爆。公公婆婆脸上轻松了许多,人真的要学会减压。今天的新区车水马龙,人山人海……
本是看景散心,陪孩子玩游乐场,结果却是看人看车……末了,老公去停车场开车,晓晴陪公婆孩子在路口等待。晓晴想,明年过年去图书馆看书去,静静的多好!
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妇人大声的喝斥声,焦急而又气愤。“你说的是叉路口,右转处!难道不对?行了行了,你不要来了,我打车!″晓晴循声望去,一个约三十多岁的妇人,怀抱一个尚不会走路的孩子,小宝宝大约四五个月样子。就这样妇人一手抱孩子,一手拿着手机大声打电话。晓晴猜想,电话那头是她老公。应该约好地点来接,或者是人多走散了。妇人生气地和身边几个人唠叨。″打车走!打车!″旁人劝阻。
不一会儿,斜对面过来一辆黑色越野车,继而停在对面。人未下车。妇人抱孩子同另几人从对面气冲冲过去。车上下来一人劝阻,妇人斥责,车上开车男子斥责。宝贝大哭。我猜应该是两个理解接人地点不同,产生了分歧。开车男人应该不耐烦妻子,语气不好。妻子抱宝宝又携同家人,未等到来接,又听到对方斥责焦急而又有失面子。所以情绪一度失控。纠缠不清互斥了一番,末了被随行人拥上车。车子仍未行,又互争执了许久,才离开。
晓晴在想,这样的事常会发生。人多车多,表述理解分歧实属正常。如果一方温柔地为对方考虑,是不是争执就会避免。妻子想丈夫开车安全系数,丈夫想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人挤人累得够呛。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场争执了?
热问题冷处理,晓晴希望和众人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