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广东人的主食。
都说“食在广州”,其中鸡就是主角之一。
在广州,鸡的做法不计其数,常见的有:
豉油鸡、啫啫鸡、炭炉煲鸡、盐焗鸡、
手撕鸡、脆皮鸡、椰子炖鸡、桑拿鸡……
当然,不能忘了最常见,也是老广们的最爱:白切鸡。
可是这味老广心中的“蜜糖”,
在很多初来广东的北方人眼里却是“毒药”。
他们看到白切鸡的外皮颜色,
就会怀疑它有没有熟,
毕竟在北方,无论卤鸡还是烤鸡,
鸡皮颜色变化是很明显的。
德州扒鸡,北方鸡代表。北方知名做鸡的方法都会把鸡皮做到这样的颜色
而当他们夹起一块,发现还有血丝的时候,
很多人都会震惊:原来真的是没熟!
然后责令店家重新煮熟。
的确,白切鸡是某些地方带着血丝,
甚至不带血丝的都算是小有失误,
但是,白切鸡带血丝,真的不!是!没!熟!
白切鸡的做法简单到了极致,
烧开一锅水,让生鸡短暂地过三次热水,
然后关火,把鸡浸在热水里,
直到肉刚好熟,但骨髓还稍微有点生的状态,
马上放到冰水里冷却,之后晾干,
白切鸡就做好了。
说简单点,就是白水煮鸡,只不过讲究火候。
其实这种做法不只广东有,
上海的白斩鸡也是同样的思路。
成都的口水鸡,除了最后淋上红油的步骤,
做鸡的手法基本也和白切鸡差不多。
有人认为,这种烹饪方式曾遍布全国各地,
无论是唐诗里的“黄金鸡”,
还是清代吃货袁枚笔下的“白片鸡”,
跟今天的白切鸡都是大同小异。
可惜的是,这种做法在北方基本已经消亡,
今天只有上海的白斩鸡能跟白切鸡一较高下。
但是来过广东的上海人纷纷表示:
广东人做的鸡太美味,上海人必须低头。
公平地说,上海也是一个美食之都,
同样的做法,师傅的手艺不可能相差太多。
那广东白切鸡制胜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情理之中,却也出人意料:
鸡大致可分为肉鸡、蛋鸡和肉蛋兼顾三种,
肉鸡的风味明显要好于另外两种。
而两广和海南恰好又是肉鸡的天堂。
1989 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记载,
中国有8种肉鸡,全部都在长江以南,
而两广地区占了4种,
也就是说当时全国一半的肉鸡都在两广。
北方的朋友别置气,这是老天爷决定的。
最初,鸡的种类并没有分得那么明确。
因为鸡在热的地方产蛋少,冷的地方产蛋多,
所以两广人只能将鸡往肉鸡方向培养,
北方人把鸡往蛋鸡方向培养,
久而久之就分成了肉鸡和蛋鸡。

北方的朋友们,是天气限制了你们的想象。
不过,你如果认为白切鸡只是老天爷的赏赐,
那就大错特错了。
除了气温和水土适合养肉鸡,
白切鸡师傅选鸡的标准可是相当得高!
可以这么说,一只生在广东的鸡,
它生命里最荣耀的一刻,
就是它被做白切鸡的师傅相中的那一刻。
它可以光荣地跟同伴说:
虽然就要死了,但一想到会被做成白切鸡,
就感觉老娘这辈子值了!
因为在广东人心中只有两种鸡配做白切鸡:
一种是未生蛋的青春期母鸡,叫“鸡项”;
一种是被阉割的公鸡,叫“骟鸡”,
它们整个生命中只有长肉这一件事,
可以说,它们正是为“白切”而生!
用新鲜鸡项骟鸡做出来的白切鸡,
外皮紧绷,却一点没破,
这是好食材配合好火候才能做到的境界,
不新鲜或者浸太久都没法达到这个标准。
初次吃白切鸡的朋友可以先尝一块鸡皮。
鸡皮爽脆弹牙,下面还有一层透明的膏,
吸出来是滑溜溜的。
那既不是油也不是人工加的啫喱,
而是它们皮肤里充盈的胶原蛋白。
鸡肉是恰到好处的熟,
需要牙齿和骨头稍微搏斗撕扯一下,
就能尝到老天爷赐予的鸡毫不修饰的鲜味。
这就是广东人爱吃白切鸡的原因:
如果觉得味道太淡,可以点一下蘸料。
蘸料也很讲究,广州人偏爱姜葱油,
姜葱切末加盐,淋上热花生油。
别看简单,却也有讲究:
首先姜辣不能麻痹舌头,盐也不能太抢味;
其次油香葱香要和谐,不能抢了鸡的香味。
总之,好的蘸料不能夺走鸡的鲜,
反而能在点缀时提供底味,衬托出鸡的鲜,
很多北方朋友第一次吃白切鸡时,
除了觉得生,还会觉得硬。
确实,北方做鸡讲求把鸡炖烂,
随随便便都要骨肉分离。
他们不明白为何白切鸡的成熟度这么奇怪?
其实这就是粤菜的核心。
粤菜追求鲜,但鲜不是一个步骤能完成的。
首先就要食材好,既要有风味,也要新鲜,
把北方鸡给广东师傅,他做不了白切鸡,
把上好清远鸡冰冻后给他,他也做不了。
其次就是火候。
广东人认为,食材由生转熟的那个瞬间,
是食材最有鲜味的时刻,
过度烹调鲜味必然流失。
白切鸡可以说是追求那个瞬间极致的例子,
肉没熟、肉熟骨带生、骨肉全熟之间,
虽不是只差分毫,但也就只差几分钟。
而由生转熟的那一刻,
食材纤维往往水分没太流失,
所以会有更加弹韧丰富的口感,
这是粤菜追求鲜味时偶然发现的副属性。
这正是很难有人在吃喝上骗老广的原因:
他们求鲜味,不只依靠舌头,
牙齿也在帮他们做验证。
而从养鸡场到接触食客的牙齿和舌头,
白切鸡恰是完整走过了粤菜求鲜之路。
所以,如果你想理解粤菜,
可以先从这道简单至极的鸡开始。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