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广州 | 白切鸡带血丝,真的不!是!没!熟!

广州 | 白切鸡带血丝,真的不!是!没!熟!

作者: 那一座城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17:08 被阅读0次

    鸡,广东人的主食。

    都说“食在广州”,其中鸡就是主角之一。

    在广州,鸡的做法不计其数,常见的有:

    豉油鸡、啫啫鸡、炭炉煲鸡、盐焗鸡、

    手撕鸡、脆皮鸡、椰子炖鸡、桑拿鸡……

    当然,不能忘了最常见,也是老广们的最爱:白切鸡。

    可是这味老广心中的“蜜糖”,

    在很多初来广东的北方人眼里却是“毒药”。

    他们看到白切鸡的外皮颜色,

    就会怀疑它有没有熟,

    毕竟在北方,无论卤鸡还是烤鸡,

    鸡皮颜色变化是很明显的。

    德州扒鸡,北方鸡代表。北方知名做鸡的方法都会把鸡皮做到这样的颜色

    而当他们夹起一块,发现还有血丝的时候,

    很多人都会震惊:原来真的是没熟!

    然后责令店家重新煮熟。

    的确,白切鸡是某些地方带着血丝,

    甚至不带血丝的都算是小有失误,

    但是,白切鸡带血丝,真的不!是!没!熟!

    白切鸡的做法简单到了极致,

    烧开一锅水,让生鸡短暂地过三次热水,

    然后关火,把鸡浸在热水里,

    直到肉刚好熟,但骨髓还稍微有点生的状态,

    马上放到冰水里冷却,之后晾干,

    白切鸡就做好了。

    不必去酒店,家里也能做,虽然不好看,一定很好吃

    说简单点,就是白水煮鸡,只不过讲究火候。

    其实这种做法不只广东有,

    上海的白斩鸡也是同样的思路。

    成都的口水鸡,除了最后淋上红油的步骤,

    做鸡的手法基本也和白切鸡差不多。

    网红川菜大厨王刚老师展示的四川口水鸡做法,同样也是把鸡浸熟

    有人认为,这种烹饪方式曾遍布全国各地,

    无论是唐诗里的“黄金鸡”,

    还是清代吃货袁枚笔下的“白片鸡”,

    跟今天的白切鸡都是大同小异。

    可惜的是,这种做法在北方基本已经消亡,

    今天只有上海的白斩鸡能跟白切鸡一较高下。

    上海白斩鸡,外表和广东白切鸡很像,蘸料是酱油

    但是来过广东的上海人纷纷表示:

    广东人做的鸡太美味,上海人必须低头。

    公平地说,上海也是一个美食之都,

    同样的做法,师傅的手艺不可能相差太多。

    那广东白切鸡制胜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情理之中,却也出人意料:

    鸡大致可分为肉鸡、蛋鸡和肉蛋兼顾三种,

    肉鸡的风味明显要好于另外两种。

    而两广和海南恰好又是肉鸡的天堂。

    1989 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记载,

    中国有8种肉鸡,全部都在长江以南,

    而两广地区占了4种,

    也就是说当时全国一半的肉鸡都在两广。

    1989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红圈为中国本土肉用型鸡品种。/大象公会

    北方的朋友别置气,这是老天爷决定的。

    最初,鸡的种类并没有分得那么明确。

    因为鸡在热的地方产蛋少,冷的地方产蛋多,

    所以两广人只能将鸡往肉鸡方向培养,

    北方人把鸡往蛋鸡方向培养,

    久而久之就分成了肉鸡和蛋鸡。


    北方的白羽鸡

    北方的朋友们,是天气限制了你们的想象。

    不过,你如果认为白切鸡只是老天爷的赏赐,

    那就大错特错了。

    除了气温和水土适合养肉鸡,

    白切鸡师傅选鸡的标准可是相当得高!

    可以这么说,一只生在广东的鸡,

    它生命里最荣耀的一刻,

    就是它被做白切鸡的师傅相中的那一刻。

    它可以光荣地跟同伴说:

    虽然就要死了,但一想到会被做成白切鸡,

    就感觉老娘这辈子值了!

    因为在广东人心中只有两种鸡配做白切鸡:

    一种是未生蛋的青春期母鸡,叫“鸡项”;

    一种是被阉割的公鸡,叫“骟鸡”,

    它们整个生命中只有长肉这一件事,

    可以说,它们正是为“白切”而生!

    用新鲜鸡项骟鸡做出来的白切鸡,

    外皮紧绷,却一点没破,

    这是好食材配合好火候才能做到的境界,

    不新鲜或者浸太久都没法达到这个标准。

    初次吃白切鸡的朋友可以先尝一块鸡皮。

    鸡皮爽脆弹牙,下面还有一层透明的膏,

    吸出来是滑溜溜的。

    那既不是油也不是人工加的啫喱,

    而是它们皮肤里充盈的胶原蛋白。

    鸡肉是恰到好处的熟,

    需要牙齿和骨头稍微搏斗撕扯一下,

    就能尝到老天爷赐予的鸡毫不修饰的鲜味。

    这就是广东人爱吃白切鸡的原因:

    如果觉得味道太淡,可以点一下蘸料。

    蘸料也很讲究,广州人偏爱姜葱油,

    姜葱切末加盐,淋上热花生油。

    别看简单,却也有讲究:

    首先姜辣不能麻痹舌头,盐也不能太抢味;

    其次油香葱香要和谐,不能抢了鸡的香味。

    总之,好的蘸料不能夺走鸡的鲜,

    反而能在点缀时提供底味,衬托出鸡的鲜,

    很多北方朋友第一次吃白切鸡时,

    除了觉得生,还会觉得硬。

    确实,北方做鸡讲求把鸡炖烂,

    随随便便都要骨肉分离。

    他们不明白为何白切鸡的成熟度这么奇怪?

    其实这就是粤菜的核心。

    粤菜追求鲜,但鲜不是一个步骤能完成的。

    首先就要食材好,既要有风味,也要新鲜,

    把北方鸡给广东师傅,他做不了白切鸡,

    把上好清远鸡冰冻后给他,他也做不了。

    其次就是火候。

    广东人认为,食材由生转熟的那个瞬间,

    是食材最有鲜味的时刻,

    过度烹调鲜味必然流失。

    白切鸡可以说是追求那个瞬间极致的例子,

    肉没熟、肉熟骨带生、骨肉全熟之间,

    虽不是只差分毫,但也就只差几分钟。

    而由生转熟的那一刻,

    食材纤维往往水分没太流失,

    所以会有更加弹韧丰富的口感,

    这是粤菜追求鲜味时偶然发现的副属性。

    啫啫鸡也是追求打开瓦煲的那一刻,鸡肉刚刚熟,此时的鸡肉最弹牙

    这正是很难有人在吃喝上骗老广的原因:

    他们求鲜味,不只依靠舌头,

    牙齿也在帮他们做验证。

    而从养鸡场到接触食客的牙齿和舌头,

    白切鸡恰是完整走过了粤菜求鲜之路。

    所以,如果你想理解粤菜,

    可以先从这道简单至极的鸡开始。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广州 | 白切鸡带血丝,真的不!是!没!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vo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