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王子特别不成器;有一天国王威胁他说要是某某事做不好,就要用大石头压死他。结果王子依然不争气。国王觉得压死儿子只不过是一时冲动所做的决定,但是君命难以收回,怎么办呢?有大臣机智提议:把一块大石头打成一千颗小石子,再将小石子砸向王子。这样既保证了国王的一言九鼎,又不会给王子带来太大的伤害。
这个故事表明,对于脆弱性事物来说,单一的严重冲击带来的伤害远大于温和小伤害的积累。
这就跟服毒一样,大剂量的毒品一下子就可以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而极小剂量的毒素却有可能带来肌体的免疫。传说小亚细亚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四世在其父被暗杀后东躲西藏,由于持续用药而摄入了尚不致命的有毒物质,竟练成了百毒不侵之身。
有意思的是,据说蔬菜之所以对人体有益,不仅仅是因为里面含了大量的维生素;还在于这些蔬菜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用体内的毒素来防御食草动物的侵害。等到我们食用蔬菜的时候,其实也摄入了蔬菜中的毒素,这些毒素刺激我们肌体的发展。
大石头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同样重量的小石子;不同剂量的毒素对人体的影响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对于不同量/轻重的使用策略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对于具体的数量和轻重的选择,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去健身房,是选择身体可以承受的低强度训练,然后锻炼一定的时长(比如一两个小时);还是选择身体勉强可以承受的最高强度来锻炼一会儿(比如十分钟半小时),之后直接散步去?哪种方法更有效果?
比如你去做投资,是选择把90%的资产存在银行或放在家里的保险柜里,把10%做极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股票);还是把大部分的资产拿去头中等风险的理财项目?
又比如你是选择每天均匀膳食,摄入差不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淀粉;还是随机补充营养,比如周一吃了肉类和鸡蛋,然后连续几天都吃素,再之后才又摄入蛋白质?哪一种方式可以让身体更好地吸收?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日常所做的决策都是前者:做中等强度的锻炼;选择中等风险的投资;坚持每天均匀膳食更健康等等。
而对于《反脆弱》一书的作者塔勒布而言,选择后者才是明智的。他的生活哲学是“杠铃策略”,也就是做事情就走极端,拒绝黄金的中间地带。
对于健身而言,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能够提升身体极限,越练越强,而一直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锻炼,身体会偷懒。因此健身减肥的最好方式是变换花样折腾自己。同时他还认为我们应该通过提重物而不是健身器材来锻炼骨骼。东南亚、印度和非洲国家的女性,习惯用头/肩顶重物,都有着非常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体态。身体一旦缺乏压力,还会导致衰老。
在投资上,他认为如果你把90%的资产以现金持有(极保守),把10%投入极高风险之中,那么你的损失最多不会超过10%;但是你若选择中等风险,则可能最后一无所有。题外话,塔勒布本人20出头就开始做交易员,并且在多次股市崩盘中保持了极大的收益,是个知行合一的好榜样哈。
在饮食养生上,每天都均匀膳食带来的好处不如随机性补充营养,周一不摄入蛋白质,会给肌体带来压力,因而周二吃的时候,带来较好地吸收。所以健康地吃法是交替着来,而不是每天每一种都均匀分配。
这么看来,远离中间地带的理念还是值得实践一下的。比如在学校只要求不被退学即可,然后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工作虽不能这么搞,但是可以找一个清闲的职位,然后专攻业余爱好——许多欧洲国家的作家之闲职都是公务员或是清闲的职位或是不上班(诸如叔本华、卡夫卡、普鲁斯特之类的),因此不会受到学术思想的侵蚀,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当然如果没有其他可付之努力的,最好是找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别做半死不活的事情。不过,我们越是要在某一方面冒险,可能就越需要保持某一方面的稳定,所以这就是为啥康德同学每天都是固定时间和路线散步;慈禧老太太每天饭后都要走路999步(or99步,记不清了);以及为何扎克伯格每次都穿同一个款式的T恤衫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