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本书一直吸引着我。不知不觉,看完一篇又一篇,已经渐渐接近尾声。感叹作者的才气和文笔,更被其中所写的人和事深深吸引,每个故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命运,有悲有喜,悲喜交错,绘成一幅幅无法磨灭的水墨画。画中有远处的高山,有无尽的大海,有广袤的田野,还有那淡去颜色的记忆。记忆中有他的父母,他的朋友,他的同学,他身边所有的人。有的轻描淡写,有的浓墨重彩,无一不在笔下娓娓道来,让人与之共鸣。
睡前拿起放在床头的书,一天读一个故事,一天领悟一个人生,似乎成为一种习惯。那天看到书中一个写作者同学厚朴的篇章,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文章,感触良多。书中述说着那个名叫厚朴的人,诉说他短暂的一生。在他身上却有着太多人的影子,细细品读过之后,心中酸楚说不清,道不出。
厚朴是一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从他进大学的那一刻起,是想着要做自己人生的主宰的。他有满脑子的梦想,对未来充满憧憬,想着在大学的四年里大展拳脚,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只可惜,他的梦想很大,梦想很多,大而多的梦想,撑破了他的内心,控制着他的思想,把他的身子变成了傀儡,连他也无法掌控。
刚开始的他多么有朝气,多么阳光,多么无畏。像一个刚刚落地的小牛犊,一次次尝试站起来,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站起来,顽强而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可梦想终归是梦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又无力,不堪一击。没有根基的梦想,像没有根基的高楼,建得越高,垮得越快。到崩塌的那天,一发不可收拾。
厚朴肯定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是那个样子的。那样子完全就是与他的梦想背道而驰。在踏进大学校门起,他就在心中制定了一大堆要实现的梦想。他要谈恋爱,他要组建乐队,他要出诗集,他要世界分分秒秒都精彩。然后,他确实做到了。他开始谈恋爱,女朋友一个接着一个。他组建了乐队,通过扛石头赚钱把乐器凑齐,并且隆重登场开校际演唱会。他写着自以为是优秀的诗歌,向全世界宣读。大学枯燥无味的日子让他过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
然而,高潮过后,是低谷。他尽情的挥霍着大学时光,尽情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光环。独独没想到自己会跌倒,而且跌得那么痛,那么惨。特立独行,在学风严谨的学校里,显得那么的唐突。他受到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他为凸现自己,视校规为无物,顶撞师长,与同学打架,以身试法,成为人们眼中的反面教材。他所想象的,并不存在在现实当中。他也并没有成为他原本想要成为的样子。
当光环褪去,当追捧成为过去,一切恢复平淡。他所想象的世界,瞬间崩塌。他无法接受,顽力抵抗。外界所有的真诚,所有的善意,于他而言,全都变成了攻击与否定。此时的他,像一只被激怒的刺猬,狠狠地刺伤想要靠近他的人。
他在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和反叛。在应该刻苦用功脚踏实地的时候,选择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梦想糖衣的包裹下,选择了对现实视而不见。他曾多次问别人:“你还是会认可我的对吗?”自始自终,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所追求的东西没有错,他所做出的选择也没有错,错的是世人,是社会,是整个世界。
故事到最后,让人读得心口发酸。厚朴之所以从一个含苞待放的阳光少年,到一个坠落深渊无法自拨的青年,一路走来,他的身边少了会说真话的人,更可怕的是他少了父母的引导。没人能让他悬崖勒马,没人能及时阻挡他走向灭亡的道路。
他在毕业前被勒令退学。呕心沥血高中三年,考上了大学。花费四年宝贵的时间,原本是想在大学时间内实现自己梦想的,却在毕业前被勒令退学。他之前的一切,就像一个大大的笑话,让他万劫不复。这个打击,将他以前的梦想全部击破。像被人吹到天上的泡沫,遇上狠厉的风,被击得破碎,最后连半点痕迹都没找到。
他死皮赖脸,赖在城市里,赖在朋友家里,蹭吃蹭喝,直到最后再无人敢收留他。灰溜溜地回到他原来所呆的那个小村子,又和父亲大吵一架。世人对他的否定,让他对自己否定得彻底。他病了。被家人拖关系才找到了一份乡村老师的工作,可他却被自己脑子里不可控制梦想伤得体无完肤。他整日说自己脑子里有一头野兽,在脑里横冲直撞。他终日头痛,以头撞墙,不可自抑。
北京,是他心中的天堂,也是他唯一想去的地方。他曾两次提到要去北京看病。最后一次父亲拒绝了。失去希望的他,父亲的拒绝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将自己放弃了。放弃了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追求,曾经的憧憬,了结了自己卑微的生命。年纪轻轻的他,自杀了。
厚朴的悲剧,曾经和即将发生在多少年轻人的身上,谁也说不清。有多少人在打着追求梦想的旗帜,给了自己太多放纵的理由。最后清醒过来,认清现实,才明白曾经所谓的梦想是多么的可笑,曾经以为不到目誓不罢休的追求,是多么的愚蠢。没有实力的追求,一文不值。离开了现实的梦想,像离线的风筝,终会掉下深渊。
这篇文章当中,除了描写厚朴,也描写了与他相背而驰的作者本人。感叹作者的才华之外,不得不佩服他的努力和自律。他是一个多么会规划自己人生的人啊。目标明确,脚步坚定,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理梦奋进。最后成功的,只有他一人。这样的人生,的确应该让更多一直活得浑浑噩噩的人认识和学习。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记得他的名字——蔡崇达,记得他的书——《皮囊》。
梦想与现实,就像他在书中所写的一段话“在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得像蚂蚁: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为了其中一员。”
谁不是呢?我也是。也许,这才是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10113/5aef09eff296904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