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写作时代,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
毕竟写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努把力想要以此实现财务自由,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写作这件事听起来很美好,但却需要长期地积累,以输出倒逼输入。
于是,个别遇到瓶颈的作者就搞起了歪门邪道——洗稿。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被封杀是一定的。
有人问,我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一些金句或作家的片段,不算是抄袭吧?
《怎样玩转信息:研究方法指南》中,就对“信息使用道德问题”进行了清晰的剖析。
抄袭,是把别人的成果拿走、当作你自己的成果使用,并且不给那些真正研究和写作的人署名。这是知识盗窃,简单来说就是偷。
但如果你将作者的署名放在该放的地方,这就叫引文。
《怎样玩转信息:研究方法指南》由两位图书馆专业人士合著,在“图书馆编目系统”与“期刊和数据库”方面有权威的发言权。
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采用了大量幽默好玩的插图,引导大家学习怎样评估信息及怎样把获取的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构架体系中。
诚然,信息搜集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而信息过载也是如今难以规避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创作和发布信息的能力,还有可以随时随地发牢骚的渠道。
各种乱七八糟的观点、垃圾邮件、广告等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就因为传递信息太便捷,所以发布者也不会操心自己究竟发布了什么信息。
那么,在信息洪流中,我们该如何搜集可靠、有用的信息呢?
信息搜索与图书馆编目系统
图书馆编目系统是一个可以用来定位馆内的实体资料(比如书、期刊、 DVD 和电子书)的工具。
许多编目系统能让你找到期刊和其他杂志,但无法让你搜索其中的文章,这时候进一步使用探索服务就可以了。
如果你知道元数据,比如书名、作者名和主题,也就是我们键入的关键词,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
当然,你搜索的问题不能太宽泛。可以改变搜索词语的组合方式,这样会给搜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
其实对于习惯一上网就打开百度、360或搜狗搜索信息的人来说,图书馆编目系统会显得比较高端而且遥远。
毕竟一部分人上网是为了娱乐,搜索引擎就够用了。
但如果是做学术研究的学生,图书馆编目系统显然更为适合。
在开放网络中搜索信息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向网络派出“蜘蛛”或“爬虫”,从它们可以访问的那些网站带回信息。每种搜索引擎都会储存这些网页的拷贝版。
每次你搜索的时候,它们就会彻底搜索一遍储存仓库。
每个搜索引擎都不一样,你用一样的方式去搜索,搜出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提起搜索引擎,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女生看完《第一滴血》后觉得好看,问男友有没有续集,男友说有,女生就去搜了。半个钟头后,女生气急败坏说没搜到。男友去电脑前一看,只见女生搜的是《第二滴血》。
幸亏是个笑话,否则这个搜索引擎是有多差劲啊。因为输入“第一滴血”后,第一页往下拉没几条就显示《第一滴血2》了。
所以说,光有有用的工具还不行,你还得善于使用它。
普通的搜索最大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你对搜索结果没有足够的掌控;
第二,你正在翻找的资料数量巨大,有相当部分内容未经核实,有可能是低质量的信息。
每个搜索引擎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搜索引擎有不同的网络爬虫和不同的分级系统,使用不同的工具也会得到不同的搜索结果。
评估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有好有坏,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根据你的不同需求,信息来源的质量也可能不同。而评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有多少人打开浏览器搜素关键词后,只看第一页的前几条内容然后就拿去用了?
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操作的。
但,这样搜索出来的信息,含金量真的高吗?
还记得魏则西之死吗?
2016 年 5 月,大学生魏则西的死,捅破了百度医疗竞价排名等诸多医疗乱象的窗户纸。
据说,随手搜索某一病症,弹出的前几条均为竞价广告。
但是,《怎样玩转信息:研究方法指南》中提到——
信息是具有告知功能的。应该用客观的、无偏见的、真实的信息来教育人们。
另外,又有多少人会加几个关键词,或来几个排列组合再进行精确搜索呢?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一个问题或中心论点拆分开来,分解成多个搜索词汇再进行搜索。
综上,如果你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或者是经常要跟信息打交道的人,这本书你越早看越好。它能让你了解信息组织原理、掌握信息辨识技巧、成为信息检索高手,让你在写论文、做研究的时候底气十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