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代码的会知道,一个项目应该有一套框架,如果没有框架,想到啥写啥,那么代码会比较乱。
想修改或添加一个功能,都会是问题,更别提迭代升级了。
用写笔记来举例可能更好理解,如果笔记比较多,又没有一个好的结构,那么添加/查找笔记都会比较麻烦。
如果是想把一个好习惯插入到你的生活中呢?你会怎么做?
"每周过一遍习惯清单"是框架的一个"模块"
我昨天在看一本有关拉伸的书,书上讲了什么是良好的坐姿和站姿,然后我就想到这是一个好习惯,应该把它加入到我的生活中。
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刚看完会记得这件事,但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连这本书讲的什么都会忘干净。
没有将看到的内容与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和没看又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我会怎么做呢,我会去列一个"习惯清单","好习惯"也是一种资产,需要慢慢积累,比如我积累的有:
- 早睡早起
- 保持分享和沟通
- 左手刷牙
- 睡前半小时不聊天
- 每周回顾本周听的书,想想可以做些什么
- 做事情要计时
- 等等
只是列完还不够,还要让自己养成一个"核心习惯"----每周检视"习惯清单"。
每当我想到新的习惯,只要加入这个清单即可。
我会像一个程序一样,每周去"遍历"一遍习惯清单。
这样,"将好习惯插入自己的生活"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习惯清单可以防止已经养成的习惯丢掉
把习惯加入清单并不会使你直接养成习惯,但可以帮你每周都"想到"这些习惯。
从"想到"到"做到"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通常会把已经养成的习惯加入习惯清单,让好习惯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上学的时候在想办法早起,持续了一段时间松懈了,工作了又在想办法早起,没多久又松懈了,工作了好几年后又去重新养成这个习惯...想想都感觉有点蠢。
"习惯清单"只是笔记库的一角,"每周过一遍习惯清单"也只是生活框架的一个"模块"
列习惯清单有很多好处,但这只是框架的一小部分,帮助你理解我所说的框架是个什么东西。
就是制定一些规则,或者叫"机制"。
有了规则,就可以不断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改进这些规则,从而实现自身的迭代升级。
慢慢地就会有2.0的英杰,3.0的英杰,4.0的英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