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9)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非常弱的缺点,就是当遇到一件无法预料能否解决的问题,我总是不自觉地选择拖延或逃避。
就拿这次学校优质课的参加,我总担心自己无法讲好,觉得还要费那么大的 功夫去准备,便迟迟没有参加,拖了一天又一天。
这种缺点是导致失败的。在我脑海里突然展现出一幕幕场景,从小到大的一些拖延、逃避的情景。在小学的时候,拖了整整一个假期直到结束才开始恶补作业;考试前总是无法下定决心认真复习而是贪图玩乐;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时总一拖再拖,无法果决。
从这一幕幕场景里我才看到这种拖延、逃避心理对我造成的可怕后果。我看到了这种心理造成了我少年时代的胆怯、不自信。在许许多多的细小的行为中慢慢产生的消极心理像是累积多年的细流,看不见却能感受到这股力量的不可抗拒的存在,时刻影响着我的信心和决定。
一开始都是非常小的事情,从少年时代我就隐约感觉到了这种可怕的形成。当现在自己有了孩子,在许多教育培养孩子的能力中,我从中领悟到,从小培养孩子主动去解决事情的能力,至关重要。
我总是倾向于去做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工作,然而碰到麻烦、不可预料的事儿,我总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望而远之的想法,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唯恐躲之不及。
我维护的那点摇摇欲坠的自信弱的可怜,当我发现了自己的这种惰性,我慢慢发现了一些现象。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机遇的时候,一些人总是能够积极参与,抓住它,然而一些人总会发出感叹,觉得自己还不够力量,等到自己力量足够了,再去抓住也未必不可,不必着急。
从这两种现象了,我看到了自己的消极性。这是我多年来的一种坏习惯,这跟我的依赖他人的思想也有关系。独生子女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父母的溺爱使我的主动性日益减少。在我印象里遇到问题时总会有父母跳出来替我解决,直到我意识到这种思想依赖的可怕性为时已晚,习惯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大脑行为神经里。突然有一天我遇到了父母无法为我解决的难题时,我轻而易举选择了逃避。
所以突然明白了自己从前一直以来的座右铭“船到桥头自然直”实则并不是因为自己相当自信和真的豁达,而藏在其中的则是内心拖延逃避的心理因素。
可人的行为就无法改变了吗?我想一定不会。
我意识到自己今后工作中定会有如此多的困难,生活中定会有那么多的挫折,我想不能一直依靠我那些所谓的拖延和豁达心态,而真正要掌握的是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事情当我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了,就能够去慢慢培养。我想可以先从很小的事情去做,做那些自己觉得有难度、从前一直想过逃避的事情。
加油吧,我想虽然这些能力在小的时候非常容易培养。现在只不过多花费的时间和经历,又有何不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