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去采核酸,站在队伍里,立于秋中,感觉这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看着那片片金黄落叶,不由得想起郁达夫笔下北方的秋……
阳光灿烂的午后,临窗坐于阳台,泡一壶浓茶,捧起书来,声起处,感受作家笔下八十八年前祖国北方的秋之美,秋之韵……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有人说,郁达夫是忧郁而伤感的,他笔下的《故都的秋》清、静、略显悲凉,也尽显北方的秋味,秋的意境,更有无限的秋之乐趣……他在文末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对于,北方的秋,作家深爱入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