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经历了真自由训练营,小组成员对组内讨论感觉非常好,纷纷表示即使在非幸福进化俱乐部训练营活动期间,也希望能够自发地设定主题并进行讨论,同时输出作品。第一次设置的主题是助教(妖瞳)在前期推荐的一次课程:进化路上的迷失与定位。
课程简介
《进化路上的迷失与定位》是永澄老大,曾在多贝网上开设的一门网络课程,第一个留言者发言时间是2014年1月,课程约莫在2年09个月前开设。
课程简介(摘自课程网页)
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我们总是想问问自己身处何处,深夜醒来,总是拿着表看看现在几点了。为什么总是有这种问题呢?就是一种迷失感,人之所以会迷失,就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地图。
在进化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有迷失的感觉,忽然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总会问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究竟在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忙,这么忙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所以,我想通过这次分享课,跟朋友们聊一下自己的思考,我所看到的个人成长道路的起点、终点,4个拐点、5个过程的特点。并且想办法帮助大家找到一个在进化路上快速定位的方法和标准,并给出在每个阶段中应该重点突破的认知和行为。
本节分享课是站在一个高于以往课程的层面上对个人成长进行讨论,这种讨论主要是帮助在进化路上出现“迷失感”的朋友找到地图,总的来说,是在认知层面的讨论,虽然也有一些术的内容,不过,还是需要一定的成长积累才可以参与课程讨论。
课程笔记
课程笔记我们一直在说要成长,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可是在坚定的背后,也同样有着迷失感。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就课程本身来说,听一遍的信息量很大,前后共做了三遍笔记,最终形成了上图。当绘制完上图后,对永澄老大的敬佩又多了几份。
概要说明
世界上有90%左右的人,是到不了B状态的,而能参加真自由课程的,至少已经到达了B阶段。(鼓掌~~撒花~~)
在整个地图中B、C、D三个状态是关键状态,也是我们反反复复处于的状态。永澄老大在开课的时候,个人推测当时永澄老大已经在趋极状态了。补充说明,所谓的状态都是某一个时点的状态,而非某一阶段的状态。
B状态:有意识状态
B-C状态(趋C状态)中,把握的原则是为学日益。通过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实际等方法积累。这个阶段讲方法最有意义,术与器的应用;“先抄后超”的应用等等。
C状态:矛盾状态(好奇心和精力间的矛盾;自我和真实自我间的矛盾;知行最不合一状态)
C-D状态(趋D状态)中,把握的原则是为道日损 / 生活就是做减法。结合天赋、兴趣、资源、导师这四个方面,确定专注方向。同时,从心智成长三要素(学习、思考、实践)入手精进。这个阶段体现出来年度计划的意义,可帮助降低好奇心。同时,也是在这个阶段,Mentor发挥重要作用。
D状态:专注状态(知行合一状态),在这个状态我与世界有了沟通与联系,我对人生观、价值观、目标等有了清晰的认识,高度到了我存在的意义和我的使命是什么的层级。
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自我判断处于B-C状态,我能明显感觉到焦虑感,这种焦虑感让我想闭关,想好好理清自己的状态。而我的焦虑感,多源于好奇心和精力间的矛盾。再细分的话,是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旧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的担忧带来的焦虑。一方面是想做的太多,时间、精力排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回头去看过去做的,又发现很多不足。
针对想做的太多,时间、精力排不过来,解决方案可参考如下:
哈比:我也有同样的焦虑,我的解决办法是 舍弃目前不那么重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
针对回头去看过去做的,又发现很多不足,最近我意识到,或许构建起小系统,能解决这方面的焦虑。而我当前要做的是从无意识构建小系统向有意识构建小系统迈进。
小系统没有构建带来的焦虑。比如工作,我知道基本流程是什么样子,什么时间节点要做什么事情,但是并没有把它变成流程化的东西,尤其是纯操作的事项。这个的坏处是,活儿换人做很难;自己会做,却说不清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纯操作或者一个个教人的事情上...
小系统的构建闭环工作没做好,进而会让自己怀疑是否整个小系统构建是有问题的,这种想法带来的自我怀疑,引发焦虑。这一点是看到哈比的闭环工作后,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同侪力量啊!)。
比如在工作中,参加一个特别重要会议后,我会把会议纪要整理好,该传达的传达,该做资料收发的做资料收发,这就是我原来的闭环。换句话说,开会对原来的我来说,价值就是传达。但是看到哈比的闭环工作后,我意识到了,并不是这样的,会议精神的传达是一方面内容,而会后的收获也好、个人引发的思考也好,是另一个层面的闭环,这个层面的真正意义上闭环,我做得太少。也正因为这样,在心理层面,总是放不下,进而精力也在无形中被耗费。
如何缩短B-C阶段的时长? 为学日益
1)方法好不好:结合好的学习方法,在现有方法上不断实践、优化;构建小系统。
2)理念新不新:保持开放心态学习,不执念不妄念。
3)工具快不快:万用手册(目标)、EVERNOTE(小系统构建平台)、DOIT(设置计划及提醒)、工作手册(根据DOIT安排当周及当日工作)
战我小分队活动:石墨讨论主题、简书输出
4)社会化学习:幸福进化俱乐部活动、战我小分队线上讨论、朝夕日历等微课活动
5)时间付出够:时间要够,不仅时间要够,效率也要高。
6)身体能否支撑:日常运动量太少。目前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机动模式:每日步数未达到10000步,那么上一节KEEP45分左右的课程。
小组讨论其他话题
1、C-D状态的那条路概念澄清
哈比:我觉得一条道路并不是狭窄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所有你做事情能作用于这条道路的集合。
2、总觉得选一个方向是个很慎重的事情,很难下决定专攻哪个方向,怎么办?
哈比:我觉得得理清楚自己的资源(包括能力的评估)。不要想太多不相关的资源就行了。A事就想a1 a2,如果A连接了B,那也可以稍微想想b1。一张脑图就能理清楚。如果觉得从自己的资源出发搞不清楚,可以先想想要做的那件事的标准、要求的脑图。一般有经验的情况下,直接从自己的资源和意愿出发就行了。
兔:我卡着的点是,我知道事情是怎么处理,事情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但是套用到人生这个大课题上,就感觉很蒙圈,资源也好、能力也好,看不清。
哈比:你的版图太大了,而现阶段又是看不清整块版图的,也就是能力和认知不相符。
兔:所以从事情中构建出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而不急着从大课题上入手,更为合适是么?
张:强烈推荐李笑来老师的《跳出思维里的墙》里面就有写到这个观点,因为现在的认知有限,看不到那么远,就像头上带着一盏指明灯,只能照到那么远的距离。
3、你有mentor吗?他现在处于哪个阶段?MENTOR是否可以理解为,在遇到迷茫阶段或者困惑阶段的指引者?
哈比:mentor:带你认识元知识,或者重构你的元知识的人。(⊙o⊙)也许“知识”这个词换成“信念”会更好一些。teacher、tutor、mentor、supervisor这几种是有差别的。而且不能根据他的身份去决定,而要看他跟你相处的过程中,实际扮演的角色。
永澄老师说到mentor的时候,提到可以去向老人家学习:老子、释迦摩尼。我相信跟他们学习的一定不是怎么做PPT,怎么写书,而是一些精神、信念、大道上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专业能力强,但是心智水平不高的人,能算是mentor吗?
张:那是teacher或者tutor吧。
哈比:还是对心智有要求,才能算mentor。
4、哈比讲述了毕业后跨行的故事。从毕业后是否当医生的矛盾、纠结中,一步步成长,并发展为今天的哈比。
其他个人感悟
1、知行合一
B-D的状态是知行不能合一的阶段,D状态之后才是知行合一,而我们所谓的要知行合一也是在D状态之后。
还记得分身术的课程中,提及关于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和先知先觉。后知后觉是有意识,没能力的状态,也是大部分B-D状态中的人常出现的状态,认知有了,而行动没跟上。
“老师,行动跟不上认知,怎么办?”
“没跟上就没跟上吧,还没到那个能知行合一的状态。培养能力,知行会合一的。”
看到了这个版图后,至少我认知到了,知行合不合一其实真不是那么重要,它就是个状态或者标尺,当知行能合一了,也就意味着已经到达了D阶段。
2、B-C状态、C-D状态的反复
B-C状态的反复,是在处理焦虑感。C状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感觉:焦虑感。B-C状态中,会不断积累焦虑感,而这些焦虑来自:1、好奇心与个人精力间的矛盾;2、自我和真实的自我间存在差别。自我看法和认识不同,不断更新自我认知。
C-D状态的反复,是在走通一条通往世界的路。举个栗子,一个人创业,他的时间、精力都会倾注在一个领域,他会尝试去走通这条通往世界的路。而如果不幸,创业失败了,那么他就出现了C-D状态的反复。
B-C状态、C-D状态以及趋极状态都是有反复的,这条路在图上是直线,但在生活中,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路!
结语
真自由训练营的主题是自律,而自律也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个大部分的主题,自律的重要性永澄老大在训练营中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在这里不重复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知道,《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所谓进化之路,我想就是心智成熟之路,从心智的为零,到原始积累,到有意识地积累,到专注状态下的告诉积累,一直到圆融状态下的水平。
幸福的标准,是不内耗;
自律,是解决问题利器;
勇气,是带着恐惧前行;
进化,是心智成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