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各地高考榜单面世,引来啧啧赞叹。点开手机,不经意间就可以刷到,各种晒自家娃高考分数的,录取通知单收到的,这北大,那清华都是考的好的,家长高兴,考生骄傲,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迎来高光,前程似锦。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中榜就有落榜,有考的好的就有考砸了的,第一名相当于“状元”,只能有一个,前几名也是古代的“榜眼”,毕竟占少数。
绝大多数考不好的,分数也没心情晒了,“红花” 亮眼招摇,“绿叶们”耷拉一片。
辛辛苦苦十年寒窗,一场考试定成败,落榜者黯然神伤,不知道落下多少眼泪?
这让我想到前几天读的柳永,他作.的一首诗可谓是慰藉了多少这样落榜的考生们。
在宋代及以后,柳永在民间其实非常火,三变其名响彻大江南北。不是有句讲他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但关于柳永的记载,什么生辰卒年人生经历,零零星星散见于野史笔记诗话。正史没他的名字。
他毕竟出生仕宦人家,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还是断不了走科考博取功名的念头。
二十几岁他赴京应考,榜上无名。过了几年再考,还是名落孙山。郁闷之至,挥笔写下对自己贻害无穷的名词《鹤冲天》
果真一鹤冲天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惹祸了。虽然没人来抓他,治他的文字罪,可他一生的命运都搭进去了。他出色地表达了所有落魄才子的不满情绪,俨然是“民间遗贤”的代言人,公然以烟花巷对抗金銮殿。“风流事,平生畅!”这像什么话?简直是流氓的宣言,是对儒家理想、士子抱负的无情践踏。写得越好,传得越开,影响越是恶劣。
“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句写的太好。
三年一度的礼部考试,一人登科十人落榜,京师大小客栈,垂头丧气的考生比比皆是。他们借酒浇愁,寻花问柳,甚至聚众闹事。自从有科举以来,这消极情绪何曾间断?情绪总该有表达,何况是这么多人汇集起来的情绪。翻遍唐诗宋词,柳永的表达为最佳,他把吞吞吐吐、欲说又止的“隐形叙事”,变成酣畅淋漓的直抒胸臆。
这种过眼烟云的浮名不要也罢,不如我去低吟浅唱,美酒佳人。
年轻人总得有点脾气,考不上,喝酒去!管他的浮名厚禄远大前程,青春多美妙,可它眨眼就没了,如何珍惜?寻来意中人浅斟低唱。
宋太祖的《劝学歌》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事实上,年少登科者寥寥,白首白衣者多多。即使高中,当上大官,还不是为了天天摆酒宴,歌女佐酒浅斟低唱?柳永眼下过的,不正是这种日子吗?
这首《鹤冲天》就如它的题目一样,经民间歌女们传唱,播散开来,挡都挡不住,有点像现在流行歌手,试唱一首名不见经传的新歌,没想到流行大火起来,热度来了,流量来了,一句话,名声远扬。
柳永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却得罪了一个皇帝。皇帝是宋仁宗。这个在位四十余年的皇帝,史称明君。皇帝在深宫里也欣赏俚词俗调,他也读到了这首诗,不能容忍柳永这种人煽动考生藐视仕途。
谁吃亏呢?当然是柳永。
其实柳永第三次去考试,成绩不俗,考中了,榜上有名。可宋仁宗临轩放榜,看到柳永的名字便划掉了,皇上金口一开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一个人的命运就这样……
《鹤冲天》使柳永栽了。十年寒窗苦,落得苦上加苦。
柳永死于道路。死因无考,卒年无考。大约活了六十来岁。一贫如洗,也没个亲人在身边,遗体寂然。
据传妓女们闻讯后,互相传消息,赶来凑钱安葬他。
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站,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虽然落榜会让人感到失落和沮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美好的未来。
2023-7 风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