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和今天为审核报告材料,我坚持边朗读边检查问题,一贯挑剔我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的儿子,在旁边听了竟然表扬说,我读的中气十足很有领导气势。为何能有这样效果,我反思主要还在于我信心满满,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放开自己的结果。
长期以来,因为在意自己的发音问题,公众讲话特别是脱稿讲话,我一直缺乏自信。这样越怕讲话越没有锻炼的机会,讲话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某种意义上讲,发音问题有时只是我不愿意提升讲话能力的托辞,回想起来,以前上学时我也学过普通话,工作之初甚至还考了个二甲证书,但因为平时缺乏锻炼,脱稿讲话讲课时经常感觉,普通话表达跟不上我的思维,所以能不说尽量不说普通话。反倒是念材料时,不需要大脑组织内容,反倒还能坚持用蹩脚的普通话进行。但由于未能坚持锻炼,导致我的普通话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这又反转过来影响了我讲话能力提升。
其实,我们听别人讲话主要是听内容,像毛主席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其实很多都用方言讲话,但大家仍然爱听,主要他们讲话有内容、有气势,从而有极大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对于讲话绝不能舍本求末,过于在意表达的形式,而忽视了所讲是内容。只有讲话内容有价值,我们讲话时才会有信心,从而才敢大胆表达。当然,以注重内容同时,讲话技巧的锻炼必不可少,只有讲得多了,内容和表达才会同步提升,从而越讲越好,越讲越会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