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容易让人忽视的情绪管理
在情绪管理之前,我们首先要看见不同的情绪。情绪有好有坏,但它们本质上来说,并无优劣之分。哪怕是最坏的情绪,其实也是在给我们提示,它在提示我们,需要转换当下爱自己的方式。
以前的我,总觉得情绪管理,就是需要不断地压制负面情绪。或者说,我其实不太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且,我天真地认为,人是可以一直开心地活着的。
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我的判断是错误的。我们不仅仅每天都要和负面的情绪相伴,事实上,我们也无法完全压制住它。这大概是一个听起来让人悲观的事实,可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完全可以积极地看待这件事情。
2.持续一生的情绪管理
在孩子三岁以后,我开始接触到一个类型的绘本,这个类型的绘本,被称为“情绪管理”绘本。这类的幼儿书籍,我买过一些,但是孩子不是很感兴趣,我也就草草地带孩子读一遍就过去了。
我以为,这就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我确确实实低估了情绪的重要价值。到如今,我儿子已经快五岁了,他常常会发脾气,我常常也因为他发脾气的方式,而感到生气不已。
这让我不禁开始反思情绪管理的意义。诚然,这件事情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重要,不仅仅是孩子需要情绪管理,我们成年人,也需要虚心学习。
为此,我找来了很多情绪管理类的书籍。不仅如此,我还参加了一个心灵写作的课程。这个课程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梳理自己的情绪。我切切实实地跟着操作了一番,对此,也有了一些深刻的认知。
原来,情绪管理的前提,首先是“看见情绪”。我们只有看见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想办法,做好情绪的疏导。也正是在昨天,在孩子又一次发脾气的时候,我开始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孩子身上。我给孩子空间,让他合理地发泄。在他冷静下来之后,我陪着他,一起认识情绪、梳理情绪。
孩子那天给了我很好的反馈,当他认识到,被情绪控制的魔鬼,其实也可以转变成我们积极的能量的时候,他开心不已。我们在他写完作业之后,一起去了超市买棉花糖。他又能够开心了。
3.回收坏情绪,我有好方法
在陪伴孩子进行情绪梳理的同时,我还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了《如何回收坏心情》这样一部绘本。这是我最近偶然所得的一本书,但它仿佛命运一般,和我儿子格外契合。
《如何回收坏心情》这部绘本的作者,艾米·莫洛伊,她原本是澳大利亚的一名记者,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为此,她创作了这样一部作品,帮助自己,也帮助有着同样经历的妈妈们,一起带着孩子,去攻克情绪管理的难关。
这本书,可以帮助家人更好地彼此疗愈,简单的画风,让人阅读的时候心情平静。大大的字体,识字之后的孩子们,也可以自己大声朗读。很神奇的是,坏心情就在这样的拆解中,逐渐地缩小了。
恐惧、孤单、嫉妒,这些坏情绪不请自来,我们想要摆脱而不得。然而, 转变心态,我们又会发现,其实,坏心情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在《如何回收坏心情》这部绘本中,作者非常有创意地提出了回收坏心情的建议。我们可以消解它们、可以重复利用它们、可以转换它们、还可以分享它们、储存它们、修复它们……
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我们可以深呼吸,我们可以画画,我们可以借助暗示的力量大胆想象,我们可以倾诉,我们可以给情绪贴标签,我们还可以和我们最爱的人一起聊聊天……
就像作者所说的,想要把坏心情丢掉,真的很难。但是,如果我们怀着包容的心态,接纳它们的存在,坏心情也就不会那么沉重了。
恐惧也可以变成爱,只要我们转换心态。
4.转换心态,轻装上阵
一切不良的情绪,其实都是在提醒我们,要好好地爱自己了。没有什么情绪,是不重要的。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爱自己这件事情本身。
我们关注自己,才会给到自己恰当的照顾。如果我们一直忽视自己的情绪,我们本身的能量就会逐渐透支殆尽。最后,我们可能会面临情绪的失控,那时候,我们甚至会伤害到我们最爱的人。
合理地发泄情绪,关注情绪的流动。学着回收坏心情,把这些看不见的内容,呈现出来。我们在回收坏心情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淡然。
当我们对回收坏心情得心应手的时候,转变了心态的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当生命变得轻盈,我们才能看见生活美好的那一面。当我们得以观察情绪的起落,我们就知道,我们真正做到了掌控自己的人生。
情绪管理很重要,情绪管理也确实有好的方法。带着孩子,一起开始情绪管理。回收坏心情,就是不错的选择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