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手机生日管家提醒,《厚地高天》开坑11年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只会引发内心波澜想说点什么,待醒来又兴致缺缺了,或许这就是长年输出懈怠输入又不足的恶果,曾经对文字感颇自傲,如今像皮厚中空的笋子。
更郁闷尴尬的是,因为后半大纲仍一堆问题待解,正文又卡在最不擅长的武打,连仪式感的更新也做不到了。
十一年,最具象化的理解,大概是她陪伴我走过了一个学生的所有重要时刻,从中考后的暑假开始,高考,保研,考博,每处在一个节点,都精神抖擞确立新生活目标,其中很重要的部分自然是定下新的完结期限,谁知全力摸鱼至今依然只完成一半,只得期待两年后左手博士论文右手厚地自印本,并在前者的后记里写下“感谢谢秋心女士及其亲朋,没有他们可能我会更专注学业,却也不会如此顺利战胜寂寞的征程”。
十一年,如同论文练习从三五千到三五万再向十几万迈进,写到了仙剑从业界良心变成靶心,写到了仙盟渐渐凋零终成尘土,写到了我与故友们,从向往着笔下主角十七八岁的“成熟”,到越发能体会主角爹娘的心境。
我曾与友人戏言,秋心是希望自己不断成长的样子,惜泠则是永远十七岁的我,不料一语成谶。回想最初为突破脸谱化,没有给第一女主任何性格设计,只是设身处地想象她会作何反应,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苦恼人物面目模糊,仿佛只在无比小心谨慎地与外界对话,连我也无法对她产生感情。是何时走出困境,并不清楚,而随着现世的纷繁,不仅仅是具体构思时,但凡独处,总不觉尝试浸入秋心的视角,真的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另一方面,自己的成长又会影响她的性情,最近这次大修,本来只为解决硬伤,不承想让她的感情历程转变甚巨,细想来,年少时免不了幻想心上人对自己如何好,特别是无条件的包容,今日再看,克服恐惧,无保留地爱上一个人,不畏社会性别的规训,遵从欲望,才是更难得的事情。
我深知自己短于构造世界,描绘场景,讲述故事,阐发哲理,写作的兴趣似乎更多在探究人心,每一个人物,都脱离了我的掌控,最值得欣慰,我也获得了抗拒的力量。因着物质的幸运,所体验的人生艰难,无非是我与我的周旋,而替许多人物周旋,精神反而更易自洽。年轻时需要的支撑,不过是八百米最后的几十米,要想一想心爱的名字,而现在,在某些辗转反侧的深夜,真的需要翻过一遍文档,才会安慰入睡,也就会知道有他们在,永远不会迷失。
找不到结尾,也无必要正式结尾。感谢看到这里,如同此前十一年的陪伴,宽待我自说自话的碎碎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