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赚钱知识文学专题写作变现之旅
每月只工作3天,月入1万元,我发现我做到了…

每月只工作3天,月入1万元,我发现我做到了…

作者: 临公子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16:04 被阅读0次

01

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有读者朋友在后台或是微信问我:

“请问如何才能像你一样码字挣钱?”

必须承认,虽然我最初码字纯粹出于爱好,但这几年它对我成长、眼界、收入等多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

就拿上个月来说,我写了3篇商业稿件+几个文案优化的case,花费时间加起来3-4天,这部分收入将近1万。

而且还是在兼职码字的状态下。

从商业稿件角度,我能力只能算中等偏下,写的不多水平也一般。好文案如今的价格可达到5000-8000元/篇,甚至更高。

估计有人会继续问:“哪里找这样的约稿?”

事实上都是别人主动找我约稿的(我就算去找估计也找不到)。毕竟对持续业余写作的我来说,每天上班、写公众号文章、处理相关商务几乎占据了我90%以上的时间,再腾出手来写商业稿,必须先算算时间投入回报率呐……

But,我今天想说的,并不是写作或是某个技能如何如何挣钱,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项能力,只要你能提供足够的市场价值,都有挣钱的空间。

我只想以个人真实经历聊聊,“工作3天,月入过万”背后的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细节。

02

我很喜欢看软文,一篇好的文案经常让我拍案叫绝意犹未尽,暗自羡慕地感慨:

他怎么就能做到起承转合如此行云流水?

他怎么带入得自然而不妖艳?

他怎么把商品展示得打动人心?

可仅仅喜欢没啥意义对吧?就像你喜欢一个人,却没付出任何努力一样。

任何技能从喜欢到擅长,都有2个必经阶段。

1、大量积累

这几年我养成一个条件反射:

看到好的词句,无论我在做什么,都会尽量在第一时间记录到我的印象笔记APP中。实在无法当下摘录,我也会以收藏、浮窗等方式mark,当天放入素材库。

到今天为止,我的素材库近100万字。

包括表达句式、观点、名言、案例、开篇、结尾、过渡等10多个子分类。不少素材我还贴上多个分类便于搜索。

我很喜欢的一位全职作者,每天阅读4小时以上以保持输入;有的作者每年至少看150本书,有的作者每月学习的投入大几千元。

虽然形式不同,但积累之于技能水平,如同肥料之于种瓜,缺少这一样,根本无法种瓜得瓜。

困难吗?

一半一半。

困难在于,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大量积累的重要性,以为写文章靠“写”就可以了,以为做解说靠“说”就可以了。你想啊,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拿起笔就下笔如有神,怎么可能?

容易在于,这事只要持续下去,逐渐就会习惯成自然。就像我现在看到好的词语,本能会点开App记录一样,不过就是身体的条件发射。

2、刻意练习

行为学习理论中,有个“721”原则:

人要完全消化一门理论,需要用10%的时间阅览信息和学习知识,20%的时间与人沟通,70%的时间练习。

刻意练习,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由“刻意”+“练习”两个部分组成。

什么叫刻意呢?

就拿文案广告举个例子。

全篇控制在多少字?

起承转合分别占多少比例?

什么段位出现第一次品牌埋点?

什么时候带出转化二维码?

第二次品牌展示放在什么位置?

……

So,你别一看广告就嗤之以鼻,它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

那么,什么叫练习呢?

很多人以为在写作中,所谓练习就是一篇接一篇地拼命写,殊不知,只有在剖析学习后、针对性地抓重点练习,才有价值。

在努力成为标配的年代,它是拉开彼此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人们对于挣钱的渴望与日俱增,只是,大多数人想要的是一步登天,而非厚积薄发。

今年暑假爆红的电影《哪吒》,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影制作“没有捷径只有死磕”。

他一心想圆动漫梦,待业在家3年多,就靠母亲每月1000元退休金度日。后来凭借个人动画《打,打个大西瓜》斩获了无数奖项。

《哪吒》更是如此。

剧本打磨2年+制作3年。剧本改了66版,哪吒形象设计了100多版,工程历经60多个外包公司的1600位动画人之手,才打造出令人惊艳的效果。

有个词语叫“竹子定律”。

竹子通常在前四年只能长3cm,这3cm还都长在土下。可从第五年开始,竹子能以每天30cm的速度开挂生长。

仅6周,就能长到15米。

试问,有多少人,能熬过最初的3cm?

回头看现实中,我们无论对挣钱还是成长耐心正不断减退,愈发钟爱类似《7天让你兼职月入过万》、《14天从理财小白到投资高手》、《28天掌握一门月入3万的职场技能》的速食课程。

这些课程有用吗?

客观说,对入门确实有一定帮助。

只是太多人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超额回报,在积累和练习的过程中,立马化身为妥协派掌门人、退堂鼓10级演奏家, 于是95%以上的人,会把自己快速筛选掉。

巴菲特大爷说,人们之所以挣不到钱,是因为不愿意慢慢挣钱。

他在50岁以后才成为亿万富翁,96%的净身家都是60岁以后挣得。正因如此,他的价值投资中有一条被无数人认可,那就是:

“如果我们能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哪怕回报慢点儿,但由于时间复利,长期而言,其实带给自己的仍是高回报。”

04

掏心窝子地说,但凡在垂直行业做得还算不错的人,他们不仅有沉得住气的自控力,更有对细节的追求。

几乎都凭借深挖死磕的劲儿,持续磨练业务能力。

简单说两件事吧。

第1件,我认识一位做市场的朋友,他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市场部门每逢年末都会给客户送些礼物。他特意申请了采购礼物的经费,亲自挑选礼物,礼物里还放着专门给每位客户手写的一封感谢信。

即便同公司的不同人员,收到的也是不同的感谢信。

礼物发出去后,有好几位客户打电话给他,感动之情溢于言表,连声说太久没收到手写的信了,没想到如此有心。

而其他市场人员是怎么做的呢?

要不群发祝福信息,要不问个收件地址就不声不响地送去印有公司LOGO的廉价保温杯。

他从普通销售做到区域总监,只花了两年,确实有一定道理。

第2件,我一个做设计的前同事。

他辞职后开了个小工作室,一张图报价1000-4000元。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到他工作室,那时他在画一个人物嘴角的微表情,据说已经修改了2个多小时了,仍不满意。

老字号药店同仁堂有句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人和工作都是经不起细看的,光鲜褪去,收入高也好、兴趣做也罢,它都只是一份工作。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有捷径,可后来又会发现,这世上没那么多捷径。

对普通人来讲,最行得通的,莫过于水滴石穿地拉高时间的含金量、拉高你的业务能力、拉高你所能提供的价值,一步步地抬高基准线。

人么,都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愿你我心中,都能拉着这根金线。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月只工作3天,月入1万元,我发现我做到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oc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