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而我要说,李白,有多豪放,就有多自卑。
图片来自网络一、什么是自卑
自卑就是自我价值感太低,缺乏自信,自我轻视、自我否认,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自卑心理,通常是在由于遇到困难,自尊心和抱负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产生的。
存在自卑心理的人,有的会变得怯弱,不敢尝试,会因“我不行”的自我认知而放弃许多追求;有的则会有相反的表现,会举止夸张、豪放幽默,过分强调自己的优越感。
但不管哪样表现,自卑的人,心底都是孤独的。
图片来自网络二、李白为什么自卑
1、李白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
关于李白的身世,一直没有定论,因为李白自己都对自己身世讳莫如深。
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又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前后叙述不一,含混其词。
杜甫会在诗中毫不掩饰的提及自己家世:“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而李白从没有在诗中提及过自己的先祖,也没有以家世为傲过。
图片来自网络为什么李白会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呢?李白的身世虽然没有定论,但不难推测,其身世一定是让他无法与当时的读书人相提并论的。因为李白的身世,使他一生都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学而优则仕”,当时读书人的出路就是入仕。一般读书人都能参加的科举考试,如此才华横溢又渴慕功名的李白,却不能参加。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身世,而这又是他所无法选择的。
所以,李白的自卑心理,由此而生。
图片来自网络2、李白无法科考,只能干谒
李白不能凭清白的身世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追求功名的道路,只剩下一条:干谒。
干谒,目的就是求人推荐。当然是干谒豪门,求权贵推荐。
李白想要韩荆州推荐他做官,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把韩荆州恭维得很高。“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对韩荆州的拜托之意,可见一斑。
干谒就是一次次的恭维权贵,渴求权贵的一念而荐。而每一次的干谒,都是对自己身份地位的再次确认。
想到自己连一般读书人的正经考试都无法参加,在面对权贵的时候,恭维奉承的时候,李白心里一定是自卑的。
为了求得被推荐的机会,李白前后两次入赘前宰相府。入赘,又称“倒插门”,传统观念里,人们总会对入赘的女婿低看一眼。
自负诗名、不甘平庸的李白,在前宰相的孙女面前,在人们的议论面前,焉能不自卑?
图片来自网络三、李白的豪放是对自卑的补偿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这样解释“自卑情结”:
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会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他不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锻炼自己,是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他可能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
李白干谒、赘婿的经历,使其内心的自卑更加深重。他选择用豪放来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
李白给自己的定位非常高,他曾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自比孔子:“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描述自己的志向:“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他在《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中言及自己的才干:“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谦虚的孔圣人笃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豪放的李白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夸其能。不仅如此,还直白的喊出自己的愤懑。
图片来自网络看上去豪放不羁的壮言,细细品味,却依旧带着自卑的苦涩。李白是用这种方式,在告诉世界,那些追求不来的功名,我不稀罕了!我本像孔子那样优秀,怎能一味摧眉折腰?
李白在诗歌中有多畅快,在现实里就有多痛苦。自卑的心理一直伴随着他。他始终觉得无人懂他,他心里的自卑,无法为外人道。
所以,酒,就成了化解孤独的良药。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其实李白并不算内向的人,他结交的朋友也不少。但触到心底那根自卑的刺,他宁愿与月、影为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他是孤独的,但他也是主动选择孤独的。
李白就是这样,自卑着,又豪放着,呐喊着,又孤独着。
细品过李白的人生路,你能体会他豪肠中的苦涩、自卑下的孤独吗?
欢迎大家在我文章下方评论!也可以关注“日影之南”,查看更多好文章,与我一起分享书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