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心理学中最关键一个内容,就是选择。选择决定了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学心理学,却没有意识到选择,就等于白学了。
陈海贤老师这部分中,介绍了,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和怎么样实现改变?
他认为人有两个自我,《象与骑象人》中说的,感性的自我,就像大象,力量大,动力强,情绪化,受经验支配;理性的自我,就像骑象人力量小,够理智,长期主义。
提摩西加尔维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也说到,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自我1,头脑、思维、意识,这些可以感觉到的,一个是自我2,就是身体和潜意识,不容易感觉到的。
我觉得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共通之处。
改变之所以难,就在于要和本能做对抗,用骑象人对抗大象,要用意识对抗潜意识,可想而知就很难成功。如果这是必须要走的路,那怎么成功呢?
我想起民国时的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了解大象的脑回路,然后找到突破口,就容易产生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ba379c44d7f09a04.jpg)
大象的脑回路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看来,大象就相当于人的本能,一旦它行动起来,理智一般不起什么作用,就像愤怒冲昏头脑的时候,情绪失控的时候。
它容易被情绪驱动,比如恐惧、焦虑等,这是每个人操作系统的底层密码,破解了这个,就知道了一个人的边界在哪里。
比如爱、同情、忠诚等,你看妈妈对孩子,那些一直做慈善的人。所以它既是动力,也是阻力。
最后它受过去体验的支配。过去的体验,也就是经验,一件事,在童年体验为痛苦,那成年之后,就很难改变。比如我不喜欢吃芹菜,童年时养成的,现在一样不喜欢。
与大象的经验相对的,就是理智的预期会带来的好处。躺在床上休息,这个舒服的状态,过去体验过无数次,那种感觉,都是很惬意的。
可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带来的好处,需要时间才能看到,而且过去没有体验过,没有形成经验,储存在大象的记忆里。
人更倾向于,追求当下感官的刺激、现在的满足;而对未来、没有经验的好处,持悲观态度。所以倾向于维持现状,处在舒适区。当然舒适区和舒适,有时没什么关系。
当你有了一个经验,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在强化这个经验。然后告诉你,你是对的。
比如你可以从关系中,获得爱,获得滋养,那你就会不断地构建这样的关系;当然也有它的反面,当你从原生家庭获得的是痛苦, 就会用这种方式去伤害别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20d9125ac3019476.jpg)
再比如,我不想迟到,可能是想工作中,好好表现,希望未来升职加薪;也有可能只是不想被罚款。
案例
我很喜欢看小说,一度到了沉迷的程度,一天24小时,醒着的时候,大概18个小时,我可以用12个小时以上,看小说。
到了这种程度,曾经有段时间,我深深地为自己的沉迷,感觉内疚、羞愧和痛苦。当然,沉迷不会带来痛苦,是沉迷带来的周围人的指责、指点,让我感觉到痛苦。
当然在我看来,我是没有错的,错的是为什么对方要指出来?让我感觉到内疚和羞愧,就是对方的错。
刚开始是逃避,现实会让我感觉到孤独、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每次一有这种情绪,我就会选择逃到小说的世界。
那个我想象中的,美好世界。那是我的乌托邦,是精神寄托所在。这算是问题,算是病吗?
思考:
1.在这个案例里,引起行为的刺激是什么?
负面情绪,那时,我没有和它相处的能力。能做得就只有逃避,跑到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躲起来。
我想到了最近听到的奥尼尔的剧,叫《送“冰”的人来了》,主题是白日梦。
一群人在酒吧吹牛聊天,等希基来,讲他老婆偷汉子的故事。当希基来了,不讲笑话,让人面对现实,而大家都不在意他的话,继续喝酒聊天,但有个人自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19d4f1b646101e14.jpg)
不管是喝醉还是清醒,生命是靠白日梦维系的。
2.与刺激相对应的应答行为是什么?
看小说,做白日梦。沉浸在想象构建的世界里,第一次会感觉到快乐,而后会不断强化这种行为,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也不需要完全否定小说,这毕竟也是一种减压方式。重要的是,它是否健康。——陈海贤。
我不知道是周围人对我看小说的指责让我痛苦,还是我对这个行为的改变失败,让我更痛苦?但实际上,人是无法独立于环境之外存在的。
解决方法,可能就是:创造新经验。从其他,之前没有过得体验中,感觉到快乐。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尝试,也是遇见自我的旅程。
就像山本耀司说的:人需要和可怕的、水准很高的、强大的东西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谢谢你的欣赏。你的自己是什么?欢迎留言告诉我。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这个世界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