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曾经怀揣着梦想的少年,你还好吗?
成为一名大佬级的优秀研发攻城狮
经过了大学三年的洗礼,还记得自己曾经高考失利时候的样子吗?还记得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吗?还记得自己曾经梦想的未来的生活吗?那时高考失利,整个人都不好了,一心只想复读,而几个同样失利的同学,都选择了遵从现实,加之家人认为家里难得出了个本科生,劝我选择上大学。我屈服了,我将选择交给了志愿,一些亲戚劝我,说去当老师,工作稳定,当医生,当军人,福利好......我一概没听进去,我不愿意那种毕业之后回到自己家乡,然后过上一眼就能看到未来几十年的生活。我说要上大学可以,至少得在自己本省省会城市,因为在大城市,可以扩展我的视野。对志愿特别认真,查了几天,发现除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地点还要在省会,那就只剩一个专业----软件工程。当时对这专业并不怎么了解,甚至因为这专业学费是其他专业的两倍,且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低很多,而从百度、贴吧获得的信息是,这门专业似乎还行,持着怀疑的态度,将选择交给了这门行业。录取结果出来那天,只觉得,可能老天一切都有安排,让我在这门行业里奋斗吧。从此时起,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便成了梦想。
用自己的双足,踏遍世界各地
上大学前,从来不知道自己会喜欢旅游,只知道自己,在家乡(一个小县城)里生活了快20年,连市区都到了高二时才偷偷和同学第一次踏出了小县城去了市区,那时便知道自己,犹如一只井底之蛙,知道顶上有天空,知道很大,却没亲眼所见,到底有多大。上了大学,便每学期一攒到钱,就出去旅游,多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看人类的智慧创造的神奇世界,感受每一个城市带来的不同的感受。有人问我:“每次出去旅游就是花钱找罪受,你不累吗?”,我说:“累,很累,但是累的很享受,很幸福”。从大一至大三,几乎把自己省的邻省都去了一遍,自己对旅游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开始旅游,是对什么都好奇的,追求于旅游城市的热门景点,旅游多了,发现很多所谓的热门景点,都是已被某企业用于商业化,吸引游客,买卖商品,尤其是一些纪念品,几乎每个城市景点都能看到。看的多了,发现一些景点,也就不过如此了,便不在过于追求每一个热门景点,而是去之前都会花时间做一定的功课,了解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特点等,用心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直至大三下学期(由于大四要出去实习所以大三相当于毕业),给了自己一场毕业之旅,请假加逃课去了厦门,住在青年旅社里,认识了几个驴友,以为自己去的城市算多了,至少在班上是最浪的,然而听了驴友的故事,才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厦门很小,但是风景很美,厦门人也超热情。晚上在大街上逛时遇到了一个老爷爷,在摆摊子用竹子编织12生肖的动物,特别精致,向老爷爷一番询问才知,老爷爷已经一个人出来旅行20年了,每到一个城市便会生活一段时间,通过编织竹子来维持生计,过得格外潇洒,问老爷爷为什么老了才出来,老爷爷说:“年轻的时候有家庭呀,老了才能放下,老了还不出来多看两眼世界,以后就没机会了”。回去之后思想良久,一股想法萌生发芽了。
两个梦想,其实总结就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自己所学的互联网行业,科技在不断改变,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所以为读万卷书;用自己的双足,踏遍世界各个角落,便是行万里路。而二者似乎是矛盾的,又似乎是相辅相成的,有联系的。矛盾在于,工作是在城市里,加班严重,经常对着电脑,并没有时间去旅行。联系在于,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工作,才能让自己实现经济独立,才能给未来创造更多的自由。两者差距太大,不能两者都兼得,只好先取鱼以后再取熊掌了。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