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国学班上课时,台上教授正好讲到当今社会是否要恢复中国传统丧礼仪式。 也不知为何我就想到了一部日本电影《入殓师》,它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个过程,平静、细致而温柔,重要的是要充满爱。目睹每一次的生离死别,舒缓而完美,是这部电影的主旋律。电影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死亡的痛苦和对生死的沉思。
下午,我突然接到女朋友的一个电话。在青葱岁月里,女朋友和她哥哥与我均是同事。光阴流逝,同事变好朋友也变成了至亲的人,彼此家人都很熟识,连我们的孩子都是校友。
昨日,正值壮年的哥哥大半夜到家,太太孩子和其匆匆几句话,便陆续睡去。早餐太太醒来发现躺在厨房门口的丈夫,身体早已冰凉,穿着刚出差回来的衣服。当女朋友哽咽的告诉我其哥哥”猝死“一事,我惊呆了;后又听到尸体已经被送到了殡仪馆,第三天上午大殓。我被这一连串的信息击蒙了,除了”啊?!啊?!啊?!“我再也说不出任何字句了。
我没想到在当今快节奏时代,死亡已经淬不及防,连告别的速度都那么快,那么高效率。结束了和女朋友的通话,我的胸口顿时就觉得堵上了一股气,脸部还有些发麻。已无心再上课,回想最后一次和其哥哥见面是三年前,间中还有几通电话。总觉得人生还很长,大家又很亲近,总是有机会再次一起喝茶喝咖啡,而不想确是在两日后冷冰冰的火葬场里。
如果把一个生命的诞生比喻为春天的开始,那么,死亡便是相当于一年中的岁末。正如岁末的节日--年节被作为四季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一样,关于死亡的告别也是人生仪式中最为隆重的仪式。
我无法想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境。 我不知道头发花白年迈虚弱的母亲是否用瘦小的双手最后一次温柔的握着儿子的双手,抚摸过儿子的脸颊、额头,为他最后一次擦拭身体;妻儿为他最后一次穿上衣裳;妹妹为他最后一次穿上鞋袜,送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
我希望能在你的灵堂前,为你烧一柱香,为你读一段经文超度你的英灵,而不是在殡仪馆那大众形式的告别。我希望能独自地,默默地说出我对你的谢意:若不是三年前在瑞典领事馆的你我相遇,我儿子也不会在如今的学校上课;若不是你对我的告诫,我可能没法及时准备好青春少年的心理变化。
我们常常都在为人生诸事做准备,为黑夜来临而准备手电筒,为下雨天准备遮伞,为远行准备口粮,为季节准备换装......唯独,我们无法为死亡做准备。
深夜里,房间里低低地传出大提琴低沉舒缓的音乐。我,含着泪,写下这段文字,所有的这些,都是我对你最好的告别!!!
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
人生中最后一个仪式(照片为王剑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