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已过,搁笔已久。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回看自己的身后,多少寻觅到了一些踪迹,关乎心境的变化,关乎已完成或未达的愿景。
《国土空间规划学》的交通部分业已完成,经历了数个周末的统稿会议,终于初见雏形。与传统《城乡规划学》中的交通规划相比,大幅强化了综合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弭根植已久的城乡规划师对于交通规划的误读。
世间工作大多难以凭一己之力完成,合力形成的前提是共识的达成。而共识的达成,往往是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个慢变量,倘若在本科学习阶段就留下了不小的认知偏误,也就给未来的多专业无间合作埋下了隐患。
除了教材编制,历经一个多月的修改,一篇关于站城融合的论文得到录用。从规划实践凝练出学术观点,需要建立更具体系化的认知架构,同时清醒地洞察到现状的弊病和痛点。认知突破的道路绝非坦途,当且行且思,不急不躁。
轨道客流预测的项目终于通过了专家评审的第一关,越到后面,越发现初期工作的漏洞在后期会不断扩大。客流预测方法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势必要进行变革,否则便只是一块自圆其说的遮羞布,难堪大用。
在做轨道客流预测的过程中,也无意大大增强了自己对于城市出行机理的理解,由轨道交通延伸至地面公交,逐渐融会贯通。对于2021年主攻的公交课题,也更多了几分明悟。
在专攻事业的间隙,突然发现传承自父亲的股票在漫长的低位震荡中,有了几分突破的迹象,尽管大环境并不爽朗。在投资的学习中,似乎越来越能理解父亲曾经的选择——一条专注低估企业的耐心磨砺之路,左侧买入,长期潜伏,伺机而动。这条路或许可以称之为价值投机,毕竟对于散户而言,价值投资过于奢侈。倘若再降低少许贪婪和期待,也就获得了更稳固的确定性。在伺机而动中无可避免的回撤波动,恰是对于心性的最大试炼。从心境起伏到收敛平稳,易于理解,难于力行,更遑论境随心转。但两年的磨砺,终究提升了定力。
父亲离开已近两年,时间总是将一切记忆变得模糊,如同梵高笔下的鸢尾花,又如毕加索笔下多面共存的变形体。
曾经的梦魇,不再显现,留下一丝怀念的气息。这气息弥漫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已入木三分。稍微内观,就会发现,这气息同样潜伏在自己的体内,早已构成了自我存在的根基。随着时间的推演,这气息终将成为一抹淡黄色的背景,难以自察,却无时无刻不在参与着人生岔路口的抉择。
清明前日,扫净蒙尘,畅叙胸臆,滤去遗悲。
即将搬出旧所,怀念的气息,如影随形,成为一道若隐若现的指引。
近来时常念起普希金的名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那些过去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而那些亲切的怀念,终将化作我们自身的精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