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巩汉林和赵本山的《如此竞争》小品,里边最后有这么一个情节:
赵本山最终要买巩汉林的十三香,然后巩汉林说:你看,这都是给你加了厚了,没有半斤,它也有六两…………
但是很不理解,就问家里的大人,没有半斤,它也有六两是不是错了,但是大人告诉我,以前的半斤是八两。我接受了这个回答,但还是懵懵的,半斤等于八两,那我买两个半斤不就十六两了吗?一斤十两,岂不是赚了?
多少年过去之后,也慢慢忘记了这些琐碎的事,直到有一天单位来了更小的新人,有一天闲聊聊到这个话题,我说你知不知道半斤等于八两,新人摇摇头……
其实,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所以半斤在古义中确实是八两。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伟大的数学家杨辉,我们对他非常熟悉,多半是因为杨辉三角与二项式定理,其实他在日常算法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在古代一斤十六两的计量制度下,商品交易的过程中会产生计算不便的问题,但是有斤两换算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有了这样的简便口诀,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算负担小了很多。斤两换算口诀记录在他的著作《日用算法》中。
既然一斤十六两不好计算,那古人为什么还坚持一斤十六两?这其实跟古代的一种计量工具“十六两秤”有着很大的关系。十六两秤也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
告诫做商人要诚实守信,不缺斤短两,因为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在古代,这些福报的说法是民众心中的信仰。
十六两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