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茨韦特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RfQKkptAgMTrc-7FXxPIg
太平天国的思想核心——拜上帝教的教义是在对基督教思想进行特殊的扭曲之后,形成的一套以宗教的形式呈现的政治思想。
对太平天国中君权与神权的关系的论述,我们分为“冲突”和“统一”来进行。
君权与神权的冲突:直接表现为天京事变的爆发。太平天国政权逐渐稳定后,“东王”杨秀清试图谋取更高的政治权力,借口“天父下凡”逼迫“天王”洪秀全将自己由“九千岁”改封为“万岁”,这一行为冲击了太平天国以“借由君权表现的神权”为合法性形成的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格局,君权与神权的冲突被直接表现出来。为进一步探究这一冲突,在此提出一个论点:君权与神权的冲突来自于对神权的怀疑。
在“对神权的怀疑”这一论点之下,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何怀疑神权?
这一问题要从基督教与拜上帝教的关系开始论述。限于篇幅,这里对基督教哲学的发展仅作简略介绍。
基督教诞生前后,西方处在社会格局剧烈动荡的环境下,社会文化也从城邦时代的浑雄壮丽,堕落为醉生梦死。人们不再关心自然世界的宏大命题,而是把目光主要放在人生的幸福与追求,哲学也转向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进而出现了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三大主要学派,而较后期的晚期斯多亚学派宣扬的禁欲主义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为后来基督教的传播铺好了路。与基督教的初期几近同时的新柏拉图主义不仅将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希伯来宗教中的神秘主义相联结,也为基督教的超理性信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教父哲学为基督教确立了正统教义,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为基督教神学作了严密繁琐的辨析和论证。尽管经院哲学家始终不能通过理性解决信仰自身神秘性的问题,但在其之下的神学理论体系已经被解释得极尽完善了。
西方本土的基督教思想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与沉淀,其所形成的影响与西方特定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而这样一套思想在经过了梁发(《劝世良言》)和洪秀全的解读、扭曲和修改后,最终在洪秀全手中形成了拜上帝教的教义,作为宗教的拜上帝教也终于建立。
现在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何怀疑神权?
神权以作为本体的神(上帝)为合法性,怀疑神权,实际上就是对其本体论的怀疑。这种怀疑来自于一个世俗文化的环境面对外来宗教信仰文化的变相入侵而表现出的抵抗。西方基督教思想在经过特殊的扭曲和本地化融合后,仍然无法冲破这种抵抗,一种世俗文化精神在中国沉淀了极久,因而这种抵抗也极其强力。当这种抵抗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针对宗教的真正核心问题——本体论问题的怀疑。这样就回答了“为何怀疑神权?”这个问题。
通过对合法性的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太平天国中君权与神权内部的统一,而两者的统一正是使两者的冲突得以产生的土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