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孩子班级群里,老师们发出了没有完成的通报,其中有我家孩子的姓名。心理特别的难受,如果他当下在,恨不得狠狠的凑他一顿。周五晚上,孩子回到家,我知道自己要平衡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忍不住批评了孩子,男孩子已经14岁了,他的反应是自我封闭状态,我还在唠叨。“孩子说,好了,好了。”“这个周末好好复习,按老师要求完成。还要订好计划。”“不订。”“为什么不订?”“就是不订?”孩子不理我了。
现在看来,前三把钥匙,是啊,我在担心什么?首先是界限问题,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身体是我们给,思想却不属于我们,他的思想,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我们家长不能再管控一个14岁的男孩子,他正在青春期,是一个自我独立期,是一个父母在他面前是个尴尬人的时期,是一个听不进父母话的时期。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引导。第二把钥匙是全局。从孩子一生的长远来说,这个点的批评和没做到,对于他一生来说,并不会影响太大,是我太过于焦虑了。再从他年级的来说,他在名校,同时还在重点班,怎么说也比同龄人好一些。现在当下的次序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跟他谈。谈话内容从他的利益出发来谈。
后三把钥匙,我先做到接纳,接纳孩子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接纳自己的情绪,也接纳孩子的状态。客观看待这件事情,我看到了自己焦虑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在意孩子的一面,我的爱要让孩子感受到。所以我要先通情,再发生这类事,我一定先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让他吃得开心,然后饭后谈这件事,不带情绪的谈,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让他说出可以提升的地方,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所有的答案一定要从他嘴中说出来,只有在他开心状态时,是开放状态,才愿意跟我谈,才能带动他的思考,并做些努力。他有难过情绪,说明他也很在意,我要看见他的这些并表达出来。同时,我还要多看到他的优点,比如周末他在认真写作业时,及时反馈他的努力,可以写写信纸等鼓励性语言之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