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莲老师分亨了一个”师生矛盾”导致转学风波的案例。用《升级心理年龄的知识》中成年期的前三把钥匙(界限、全局和次序)来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案例中妈妈的心理年龄基本处于儿童期(也有成年期的影子,事后准备找教师沟通)。不能全面看问题(虽然孩子不尊重老师,但是老师也存在很大问题),把教师当成心中的权威,无力对抗,采取忍让(当在场老师纷纷指责孩子不对时,就代孩子给老师道了歉)和逃避( 把孩子先领回家,给孩子另找学校)来对待整个事件,导致孩子面临缀学的风险。孩子的心理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对老师的行为采取对抗模式,挑战权威,敢于对权威说“N0”(替全班出气,不听老师的,只写一遍。坚决不道歉,坚决不去学校上学)。老师的心理年龄同样处于青春期。对孩子的挑战采取打压甚至报复,心中“只有我”(一道题做错罚抄十遍,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让孩子站在门外)没有考虑学生和家长的感受,有损教师形象。
现在运用成年期的前三把钥匙,来发现问题。
界限:人生三事在于一,老师和孩子的事(别人的事)尊重,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既保护孩子,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又要维护师道尊严,在孩子面前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全局:既看到孩子问题(在教室公开顶撞教师,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不妥,对老师不尊重)又要看到教师行为的严重性:一道题做错了,罚抄十遍。这种机械重复的练习,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产生抵触情绪(从案例中孩子要替班上的学生出气,估计教师长期采用此种不当的教育方式,让全班同学都敢怒不敢言);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去,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让学生站在门外这是体罚学生,有违师德(对孩子的身心造成的伤害)。
次序:先解决孩子的认识问题,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不礼貌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最好让孩子向老师道歉,获得对教师的谅解(先通情)。在此基础才能和老师有效沟通(后达理),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未完待续(问题解决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