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周背一本书,你还在发愁各种考试吗?

一周背一本书,你还在发愁各种考试吗?

作者: 青山妩媚和Samuel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15:45 被阅读0次

    好多年前,当我还没有意识到考试曾占据我大部分青年时光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如何快速看完并背过一本书。缘于一个叫牛二的人。

    牛二是姐姐的朋友,我们的老家都是一个村的,所以彼此之间很熟悉。

    牛二当时正在参加某项考试,背书的秘诀是在去省城的火车上聊天时透露的。

    当时的我十几岁,因为看不惯牛二和他新女友在火车上当众卿卿我我,而我气质高洁,当然看不惯如此有伤风化之举,看我一脸不郁,姐姐频频给我使眼色,而我直肠子脾气也终于发作了出来,直言怒斥之后,看着新女友羞窘交加扑向牛二怀中再也不肯露脸,众人都对我怒目而视。牛二美人在怀,倒是乐得不追究我,和他们探讨起关于考试的事情来。

    据牛二介绍,他考试从来不用提前温书,只在考前每晚临睡前将书本内容“放电影”,早晨起来再“放一遍”,基本上就能合格。

    几年以后,当我走上自考之路,基本就沿袭了牛二的办法,次次高分过关。

    再后来,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自然也悟出了自己的“独门密笈”。

    所以某天当看到儿子小脸拧成麻花背课文的时候,我适时搬出我的“独门密笈”,正在喋喋不休兀自宣讲我的积十年经验之大成之独创心法,那熊孩子却早就躲一边抱着他的国学机听书去了。

    我一边恨铁不成钢,一边也在寻思,“教的曲唱不得”,我的宝贵经验自然适合我,别人却不一定听进去,就算听进去也不一定适合他,不过我还是打算公之于众,也许有缘人能因此受到一句两句的启发,也能解救一部分因为背书而苦恼的人们。


    01  背书心法之一  

    先讲一个东坡抄书的小故事:

    有一天,朱载上去拜访苏轼,在客厅里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见苏东坡出来。

    苏东坡再三向朱载上道歉,说是正在做功课,不能马上出来,很对不起,朱载上问他做什么功课,苏东坡说“抄《汉书》。”朱载上惊奇地说:“像先生这样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身难忘,何必手抄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目。”朱载上感到很新奇,忙起身施礼:“您能将您所抄的东西让我看看吗?”东坡就命仆人从书桌上拿来一册递给朱载上,但朱载上左看右看,看不明白。东坡就说:“你随意念上面的一个字就行了。”朱载上随口念了一个字,东坡接着就背出了几百字,并且没有错字漏字。连试数次,次次如此。朱载上非常佩服,他很有感慨的说:“像苏轼这样天分很高的人,读书还这样勤奋,天资一般的人应更加努力才对啊!”


    有句俗话说的好:“车是越开越慢,书是越看越薄”。

    经历了几次车辆事故的我,终于后知后觉地明白了这句话的份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勇和猛烈,早已演化为不温不火的匀速60。读书呢,一本书拿起来,有目录先看目录,读着读着,自然而然的寓归纳、总结于阅读之中。

    以“目录”背书之说,我也深有体会。有年在省城参加一个重要的职称考试,当我们窝在宾馆里枯燥地啃着那些业务用书,当我们日夜不寐地思考可能出哪些鸡角旮旯的题,我的书的目录也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我自己能辨认那些如原始人神秘图腾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用“目录”背书自然非我首创,厚厚的业务书最后在我眼里,就是一小本薄册。

    最后我所在的城市只有我一个人通过考试。

    遗憾的是,报名的也只有我一个。

    我私下觉得儿子虽然面上对我所说法宝不屑一顾,可能也在偷偷学习,不然为什么能读和听N遍《平凡的世界》,乐此不疲呢?估计平凡的世界厚厚三本书,在他眼里,也就如同一本书那么厚,一想到有这个可能,我心暗喜。

    不管怎么样,回归正题吧。

    (1)一本书拿过来,先通读一遍,了解大概。

    (2)对照着目录,再通读一遍,正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简化为目录上短短一两行字的内容。

    (3)纲举目张。提纲契领。准备个笔记本,按提纲中的关键点、重点知识点简要记录,并形成一看到提纲,就生发联想整篇内容。

    以上是背书大法第一条,下面还有,容我有空时再写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周背一本书,你还在发愁各种考试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cz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