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已经逐渐习惯了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
硕士毕业是一条分水岭,之前是留学生,之后是未知。留学时就兼职在做的翻译,毕业后(从时间上看)成了主业。短暂地做过全职雇员,但感觉不适合,也不太容易找,为了稳定,索性还是干脆就专门做自由职业者了。乍一听好像有些矛盾,找一份全职工作难道不是才是稳定吗?怎么自由职业反而成了稳定的选择了?对我来说,现实如此。具体懒得说了。
最不适应的部分是孤独,或者说“没人管”、“没人找”。内心尤其脆弱的时候,是当周围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或者谈笑风生的一群朋友时。比较舒服的时候,是周围每个人都是一个人。
时间一长,接受现实后,其实也就适应了。作为自由职业者,我的孤独是赤裸而明确的,感觉全世界都有集体,只有我是一个人。一个集体里的人之间,会有说有笑,但是很少有人想起问问我。
但在我短暂地体验过全职雇员的生活状态后,现在丝毫不感到羡慕他们。我作为自由职业者至少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全职雇员需要每天每天重复地面对相同的人,装出关系特别好的样子,隐藏起种种不愉快。全职雇员之间的问候,我自己体验过之后,发现是矫揉造作而停留在表面的。更多的是义务,有还不如没有。
选择并不是在“一个人孤独”和“在集体中谈笑风生”之间进行的,而是在“一个人孤独”和“在集体中假装合群”之间进行的;选择并不是在“没有上升空间的自由职业”和“节节攀升的职业生涯”之间进行的,而是在“没有上升空间的自由职业”和“前途一片渺茫的职业生涯”之间进行的。
你选你的毒药,而我会选我的。两个选择我都选前者。
这只是暂时的。我正在探索一条新的路,正在做,所以我暂时不会说。走上正轨以后,我就不会以“自由职业者”自居了,到时候这个身份就退居二线。
我发现我无法习惯以焦虑作为驱动力,因为我的优势在于冷静分析。我的风险偏好不是特别高,也没有对现实有什么万般不满。因此,我选择了一套更适合自己的态度,即现状不错,而我还想要更好。
钱不是唯一的目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对我来说,自由才是。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旅行自由,同时满足。路不止一条,但是只有一挂。很多条“传统”、“默认”的路,用逻辑一推导就能知道是行不通的。我会去走有可能走得通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