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春节会这么神奇,让几亿人想方设法地回家,仅仅是在家待一周,国庆不可以吗?想来想去,发现是一个叫共同意识的东西在作怪。如果你细心留意,会发现共同意识无处不在,比如说公司,公司是职场吗?不是,还是那些人,换个职场照样是同一个公司;那公司是人吗?也不是,换了另一波人来,照样是这个公司。公司其实就是员工共同想象出来的东西,是抽象化的东西,员工共同认定了公司的存在,然后分工协作,执行公司的业务,遵守公司的制度。但我个人感觉公司这个共同体还是很初级的,毕竟是利益驱使,真正厉害的还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共同体,比如过说年。
还记得前几年看了一条新闻,一位在湖南打工的东北大哥,要过年回家,苦于没钱又不好意思借钱,于是计划骑摩托车,一路上风餐露宿,骑行了半个月才发现方向搞反了,于是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不知道哪位好心人替他报了警,几位警察叔叔便凑钱买了票,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这种事情虽然是个例,但是过年给予中国人的驱动力不可小觑。春节和国庆都是7天,但是力量却大不相同,春节的力量能推动几亿人回家,哪怕抢不到火车票也要想方设法回家,所以不得不惊叹这种意识共同体的力量。
曾经我误以为民族文化只是少数人在玩的东西,现在彻底醒悟了,其实名族文化是我们共同遵守,而又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比如初一或者十五给祖先烧纸,比如二十四节气,比如贴春联放鞭炮,比如给长辈拜年,如果一个中国人不承认这些,那是要出问题的,如果一群人不承认这些,那就成国家问题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疆和西藏长时间的融入不了内地,也可以理解和外族人说话时,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的,因为你两个的文化安全区并不重叠,说不准你喜爱的某种肉,是人家的祖先。
共同意识也分大小,大的话全世界都适用,比如一周七天,一年365天。小的话就可以俗称为习俗了,习俗这事儿很神奇,以我的见识来看,最小的习俗范围就是村子了。我出身在河北石家庄的普通农村,没山没水,不存在天然屏障,所以村和村之间几乎相邻,最多也就隔着500米的农地,但是整个乡只有我们村子口音独特,小时候去其他村子玩儿,一开口人家就知道你来自哪儿。后来查县志,发现我们村子是在明代从山西迁徙来的,但无论如何也经过了三四百年,依然没被完全同化,不得不禁叹顽强的共同意识,简直太神奇。
暂时我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共同意识提升自己处事方式,暂且当作一个乐子,毕竟生活的乐趣更多是来自抽象的东西,希望这能成为更多人的共同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