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最理想的活法 简与静 素与雅
杨绛先生说:“生命活到极致,一定是简与静!美到极致,一定是素与雅!稍纵即逝的是天上的烟花,细水长流是人间烟火,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我认为对人到中年,这话是至理名言。
“简”,才有品位。
一条溪水,清清地流淌着,没有喧嚣,没有巨浪,没有百转千回,只是潺潺而去,站在溪水旁,拥出无限遐想,它似平民“简”的一生,却另有一种韵味。
一朵鲜花,默默地开放着,淡淡地微香,依靠着天然姿色,吸引着蜂飞蝶舞,在幽静中装扮着春天的景色,绝不争奇斗艳,像一个淑女的清纯,又是成年女人的端庄。
一棵小草,青翠地静卧在原野中,构成了绿野茫茫,绝不娇艳江湖,而是与绿色相拥,与青草为伴,晶莹的露珠在它的脸颊上遊来荡去,它似一个少年,在阳光雨露滋润下,演化成中年汉。
平民的人生,就是一条小溪,一朵鲜花,一棵小草;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波澜壮阔的举措,也没有尔虞我诈的烦恼;恬静地,简约地,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
人过中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迎着朝阳从事着极为普通的事业,伴着晚霞归属特简约的家园;一杯清茶对明月,一份温情望星空,“简”的人生不好么?
“静”,才有情趣。
宋代朱淑真说:“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看来古人也和我们一样的感受,越是思念的人,好像离自己越远;而很遥远的景色好像离我们很近。
人生许多美好的期盼,都是在“静”的时候才能够享受到的,对情侣的思念,对子女的惦记,都是在人生“静”下来时,更加缠绵着心田,人到中年,“静”是最难得的美妙人生体味。
“静”,就好像走进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它叠翠起伏,静卧在宇宙之中,给了这个喧嚣世界以安宁;走进大山品味它的“静”,你就会有强烈的依靠感、安全感,“静”才使它阅尽亘古世代喜悲人生和四季演变。
“静”,就好像走进原始森林,高耸云天的树林,掩饰不住淡淡的醉心清香;百虫忙碌着生活,那是静中的动;百鸟鸣叫声,反倒突显森林之静幽;原始森林是在亿万年的“静谧”中生机勃勃。
“静”应该是人到中年的最极致的享受,在“静”中抚平昔日的创伤,在“静”中让心泉自由自在地流淌着,在“静”中思念着心上人的情缘,在“静”中温馨着亲人的关爱,“静”是人生修行,弥足珍贵。
“素”,才有端庄。
人到中年,追求“素”,就是追求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美丽;“素”是人生最极致的美,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只要“素”,才能给人生带来静好,给人的举止言谈带来端庄的成熟之美。
追求心灵的“素”,就是保持心灵泉水的清澈平静;一个欲望似火的人,无法享受到“素”的快乐和美妙;内心的“素”就是心静如水,淡泊而明志,淡泊的日子才是快乐幸福的人生。
追求情感的“素”,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善良就是一杯清水,清澈见底,直来直去,不绕圈子;情感就是生活中的一杯水,渴了随手有人递过,虽是平淡但生命之所需;安妮说:“不是爱他,而是爱有他的日子”,道出“素”的情感。
追求颜值的“素”,就是自信自己的人生,“恰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追求颜值的“素”就是自信自己的人生价值,“素”是底气和底蕴,敢于袒露自己的真面目,总比“官粉涂不平的脸上,看上去就好像驴粪蛋上下了一层霜”要美丽端庄得多。
追求语言的“素”,就是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窃窃私语,更没有脏话连篇,平静而发声,如一股清澈的泉水流入心田,让人舒服温馨,让人愿意接近和接受。
“雅”,才有高尚。
人到中年,追求“雅”,是追求品味的高尚,风度的脱俗,举止的端庄,言行的纯真,追求的是做一个高人雅士,即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追求“冰魂雪魄”,即心灵像冰那样透明,品质像雪那样洁白;如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一生清廉高尚“内无余帛,外无赢財”,“淡泊明志,志存高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追求“高情致远”,即高尚的品格和情趣,比如,浏阳河边大山中走出来的谭盾,他在不知音乐为何物的大山中,用捡来的三根弦的小提琴,用“怪样子,怪曲子,怪声音”征服了主考官,进而以天籁之音走进中央音乐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交响乐团指挥台,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指挥家。
追求“高节清风”,即高尚的气节,清廉的作风,比如寒门出身的李苦禅,因为家贫,在北京一处旧寺庙里栖身,以晚上拉洋车为生,而拜齐白石先生为师学画,刻苦努力淡泊名利,远离喧嚣,终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追求“黄花晚节”,即,黄花即菊花,晚节即晚年的节操,比喻人生的晚年晚节高尚,人到晚年要像“诗圣”杜甫一样,虽然贫寒交加,仍然严谨诗作,仍然一腔爱国情怀。如同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说:“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