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菩萨蛮: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七七五五,下阙:五五五五。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以表现境界或抒写感情为主,词的内容不外乎情境。境与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只写境,言外也可引起情来,要抒情,也不能全离开境。
新体诗:诗这个名称包括的东西很多,凡是含有“诗的意境”的都可以称为诗。从前的古风、乐府、律句、绝句是诗,稍后的词和曲也是诗,现在的新体诗也是诗,只要中间确实含有“诗的意境”。
新体诗虽不主张一定要押韵,但自然音节还是要讲究的。那些不上口拗强的话语不行,日常挂在嘴边的普通话语也不配入诗,必须洗练得十分精粹,音节和谐自然的才可以称为新体诗。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就是读书时用自己的话,或自己生活中可相印证的事例来理解记录的笔记。
可收入笔记的类型:
1、文章读起来觉得柔婉或雄健,什么条件下(作者写了些什么)才会柔婉或雄健?多读柔婉或雄健的文例,作出笔记,找出其中的法则。
2、小说开端或结末的文字,往往是需要作者费很多心思的。小说的各种写法,可当笔记记录下来以供学习。
3、读过某篇文章或诗词,觉得其中有好句子,应该记录下来,而且要说出它好在哪里。
4、阅读时对书中的疑点,或在生活中与之相印证的事例,也可以记录下来。
读书笔记不需词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谓的话。
修辞
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更好的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修辞的方式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讳辞:在难言或不便明言的情境中自然发现的一种修辞方式,例:洗手间、更衣室、太平间。
铺张:情境可以放言无碍的时候,用的一种夸大的说法。例:易如反掌、白发三千丈、渺沧海于一粟。
明喻:表示事物的相像,使读者因较亲近、较熟悉的另一事物领略某事物的状况。例:乱如麻、犹火也。
隐喻:在不至误解的情境中,将“犹”、“如”等喻词也去掉。例:枪林弹雨。
借喻:在不至误解的情境中,以喻体代替本体(以物喻物),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祖国的花朵、星空中银盘高挂。
映衬:把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使事物的异点分外显出,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风格:有的文字读起来感觉轻松幽默,有的感觉诚挚,有的感觉冷酷,这就是作者的风格。没有深刻的生活,就不会有深刻的作风,没有幽默的天性,也不会有幽默的作风。
切勿误信说话与写作可以雕琢粉饰取胜,要致力于生活上的修养,从生活的根源立脚来做修辞功夫。
《文章的组织》
一篇完整的文章,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单位。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
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
具体的组织方法可以用问答的方式:
1、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意旨是什么)?描述一件东西的性状?讲述一件事情的经过?发表自己的某种看法或主张?
2、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个中心意旨怎么到我们的意念之中来的呢)?从某种因缘引起?从许多事理物理中发现的?
3、这项材料可能增加/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留下能够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的材料,与之完全矛盾的和不相关的丢掉。
一篇文章的写成,最主要的就是内容(在说些什么),有了内容了,最重要就是将内容组织好。组织得当,内容就见完满、充实;组织不得当,甚至没有组织,那就影响到内容,使它不成一件东西。所以,内容靠着组织而完成,组织也是内容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