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倪有鱼是因为他的《观音》,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想法,把160尊菩萨肥皂发给不同的160人用,然后来看在这尊菩萨肥皂上会发生什么。
结果发现有些人完全没有用,菩萨肥皂还是保留原本的模样,有些已经完全看不出菩萨的模样,还有一些只使用了部分,而保留了头部的完整。通过这160尊菩萨肥皂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之下的改变来探讨事物的本质。或许每个人都能透过这160尊菩萨,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吧。

于是造访了这次在余德耀美术馆开办的倪有鱼创作个展。

展厅门口特意设置成了拱门的形状,入目便是一幅闪电交替显现的装置,唔,原谅我没有理解它的深意,不过这倒让我联想起了演讲人在讲座正式开始前的“咳咳”两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玩笑)

拱门旁边就是倪有鱼个展的标识了,砖红的底色有种复古的味道。

展览也设置了语音导览,不过倪有鱼本人只针对其中的10件展品做了解说,略有遗憾。因此只能对部分展品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木头人是倪有鱼的父亲亲手做的木头小人,在他6岁的时候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为了不扎手,父亲用沙皮和锉刀把木头边缘的毛刺打磨干净,这份细致甚至影响到了倪有鱼现在的工作习惯。在展品中,可以看到倪有鱼对标尺的运用非常常见,不知是否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同样承载有父亲的回忆的还有下面这座小屋子。我注意到模型中还残留着蜘蛛网,可见年代久远。


酒神柱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作品。
据倪有鱼本人的解说,这尊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古罗马雕塑原本放在他家的酒柜旁边。
喝葡萄酒对古希腊人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神圣行为,而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早已缺失了这种仪式感。倪有鱼建立这个纪念碑,也是为了缅怀某种失落的艺术精神。

在光影的照射下,这尊酒神柱仿若幽灵,在时空中幽幽叹息。

这是一个虚构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展览,却作为一个真实的展品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透过小小的玻璃,仿佛窥见了另一个平行时空。

红色和蓝色胶带缠绕的电线模拟出了心肺,末端的灯光将生的能量送往各处。凌驾于一切过往尘埃,诉说着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这件《滚下楼梯的裸女》装置也是父子合作完成的创作。
根据倪有鱼本人的解说,旋转楼梯是父亲在过去的教学中常用的模型和图纸。旋转楼梯拥有多种意向,可以是基因链,可以是龙卷风或者是螺丝钉,这些都与∞的符号相似,看似静止实则却蕴含一种动态。
滚下楼梯的裸女很容易让人想到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没有具象化的人物,只有充满机械感的重叠影像,这是杜尚对于传统美的抵抗。相比较而言,《滚下》多了一种运动的美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继承和创新。

展厅中央有一面印有巨大“∞”的墙,它的前方静静立着一个装满了废墟的柜子。我不禁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还会是废墟么?
“∞”,即是无限,也是未知。

这组拱形系列是脱胎于在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中收集到的古董弹珠游戏盘,拱形的轮廓类似于古典宗教祭坛画,倪有鱼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让这些早已湮没于历史车轮中的玩具,得以展品的形式重新与我们见面。

正如倪有鱼自己所说:
“我从来就不相信艺术家是一个创造者,最多也只是一个认知和观看的引领者。所有物质原本都在那里循环往复,我所做的只是把它们固有基因链中的某一个环节拨乱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