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以示君子品格的端正。其实和田玉就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品格,而这些品格也决定了玉质的优劣与好坏。
今天夏姑娘就来和大家聊聊,衡量和田玉价值的这5“品”!
一、细
和田玉的细腻,是由料子本身颗粒的大小和均匀程度决定的。一般来说,玉质颗粒的大小,可以通过打灯来观察。
就比如俄料,从表面就可以看出颗粒感,再加上其分布不均,细腻度会较差,所以很难打磨平整,触感生涩,摸起来阻力大。
二、润
理解“润”,可以从和田玉的光泽入手。从和田玉的光泽上来看,他所表现得是一种微弱的透,既不想石头那样暗淡,也不会想翡翠一样通透,这就是润的感觉。
透的程度恰如其分,才是和田玉应该有的品质,要是太透,就会像青海玉一样,给人感觉更多是“水”,而非“润”。
▲青海玉 水透感较重
要是不透,则会像俄料一般,尽管看起来很白,但却是一种苍白,缺乏润的生机之感。
▲俄料 缺乏生机的白 颗粒感较重
三、油
关于油性,大概是玩友们平时最常关注的一大特性了。懂玉的玩友们在谈到油性时,常常也会提起脂。“肥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就是说凝固的油,称为脂。
油性所表现出的观感和触感是无可替代的。观之像是表面裹上一层油,但却不腻,而是玉石肉质所散发出的油润之感,这是顶级和田玉才会有的特点。
触之油滑,还捎带着一种脂质的阻力,这也说明了和田玉的肉质紧密,凝细油润。
四、糯
糯,是我们比较少说的一点,但却十分重要。怎样理解糯,其实就是料子的浑厚程度。这种看起来就黏而稠的肉质,必定极为细密浑厚!
从结构上说,可以理解为肉质的细腻度和交织度。颗粒越小交织越紧密的料子,糯性就越优秀,不嫩不生,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年糕料”。
五、熟
熟与不熟,和料子所经历的的磨练有关。一块籽料在河床上沉淀的越久,所经历的的洗刷和磨砺就越多,这是和玉质的深沉与老练直接挂钩的。
有些籽料可能一眼看上去不是特别白,皮色也没有那么红或黄,但就是生出一种吸引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综合了油性极好、糯性极佳、观之舒服的特点,这些特点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说到底,玉质是和田玉的根本,不论产地,不论籽料或其它种类、只要具备这5“品”,恐怕没人敢说它是一块差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