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抱朴子·外篇·崇教卷四》:“故学立而仕,不以政学,操刀伤割,郑乔所叹。”意谓学成之后再去做官,而不能用政事去学习,不然就是使不会用刀的人去用刀,结果只能伤人伤己。
赞成此观点吗?理由为何?
——————————————————
学成立仕
-
从成长的角度而言,此语无误。人生下来并非什么都懂,必须先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以及与此职位相关的知识,得到此领域熟悉人士与专业人士的认可,方能上岗入职。
-
抱朴子此言,乃是从士人、学者入仕角度而言,因为官员行政所涉及范围过广,人员过多,必须再三小心。必习得相关圣人标准与行政知识,方可为政,此语不错。
边干边学
-
边干边学显然更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假如学成之后再干,则可能时机不再。
-
但世上有些职位,却非能先学而后干。如父母、子女。
-
带着问题、目的去学习,其成效更甚于盲目学习。但此种学习方法,仅适用于技能学习,而非当官所必须之进德修业学习。
总结
-
这个问题有各自的适用场景。在学习中,修德以执政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古代儒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因此“进德”为其根本,儒者一生都必须“正心诚意修身”。抱朴子之言,乃是对为政者而言。
-
现代社会,虽然也有职业道德之说,但对道德之要求较之士人,则有上下之别。且现代社会分工精细,所要学之知识较之古代,要多得多。因此,作为职业、技能之学习,边学边干则合适。
-
但无论如何,培养健全之人格、学习基本的道德知识、常识等,都是一个必经之过程。这也是九年义务教育之主旨。古代此学习,虽有太学、私塾,但并不若现代社会之广。现代社会进入职场或政界,都是在接受了基础教育之后。因此,“学立而仕”与“边学边干”并不矛盾,只是适用不同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