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越考越顺的原因:不放弃!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越考越顺的原因:不放弃!

作者: 青儿读书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0-12-28 17:54 被阅读0次

    曾国藩对自己的祖父从小就有一种崇拜心理。因此他一生做事都和爷爷一样,倔强到底,绝不放弃。

    虽然他头脑笨拙,却有雄心壮志,为此也付出了超人的努力。他认为,一个大男人在困难面前表现懦弱,轻易被失败击倒,是最大的耻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父子最终都考中了秀才。但是曾国藩成为秀才和曾麟书不同。曾麟书中秀才只相当于获得了一个荣誉性的结尾,因为他已经四十多岁,不可能在科场上继续奋斗了。而曾国藩比父亲早中了二十年,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考举人、考进士。中了秀才之后第二年,曾国藩又到长沙参加了举人考试。那时的举人考试更是难上加难,和曾国藩第一次去考秀才一样,曾家人本来是没抱太大希望的,哪知道,曾国藩居然一考即中。中秀才之后马上中举人,曾国藩以及他的家人都扬眉吐气,为之自豪。

    中了举人这年的十一月,曾国藩离开湖南,兴冲冲地赴京赶考,想来一个三联捷。考进士的难度与考举人不可同日而语。全国平均每年不过才出一百多个进士。考进士不光靠实力,也要靠运气。很多人才华横溢,文章很好,但是缺乏考运,终生打不通科举之路,所以曾国藩第二年和第三年未考中,并不奇怪。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一次进京拼搏,背水一战。最终,曾国藩在这一次一考成名,在仕途上获得了一个绝佳的起点。湘乡曾氏从此就由社会底层的普通农家上升到了金字塔接近顶端的官宦人家。曾玉屏当初送孩子读书的决定,现在看来不再荒唐,而是无比英明。

    和曾国藩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的人早早成了秀才,然后就站在边上看曾国藩父子的笑话,结果这些人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一个。可见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曾国藩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越遇到挫折,越能激起斗志。

    另外,曾国藩之所以刚开始考秀才时,屡次失败,主要是他父亲曾麟书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他父亲曾麟书本来自己读书就很笨,教育方法也十分落后,就是四个字,死记硬背。这样教育的结果就是曾国藩怎么学也没有长进。他写出的文章四平八稳,笔力孱弱,缺乏打动人心的地方。曾国藩把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同题作文逐股对比,得出了结论——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所以他就重点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那么,为什么他考秀才考了七次,而举人和进士却考得很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一顺百顺。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基础不扎实,结果走不远。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第一,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第二,笨拙的人从小作为一个笨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所以,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既然天性钝拙,就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法进行。

    从曾国藩的考举考试的艰难过程,我们也看见了一个天资不太聪颖的小孩,是怎么样从别人眼中的笨小孩变成人人称赞的历史伟人。

    如果,咱们去做一件事,也能像曾国藩这样执着,一如既往的坚持一年,三年,十年,应该也能在那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吧?让我们向曾国藩一样,忽略自己的笨拙,努力的奋斗吧。至于结果就留给时间来验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的科举之路越考越顺的原因:不放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qt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