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早,终于见识到晚上7点钟的北京地铁是有多堵了(没错,说的就是宣武门)。
和以前等地铁的方式一样,我下了电梯,走到离电梯最近的口,排到了队伍最后,然后等着。不一会儿来了一趟车,一开车门,挤得满满的,得!一个也挤不上去。
第一趟车,over。
第二趟车,同样over。而且好像比之前更上不去车了,这个时候我听到了工作人员大喊,往中间走走啊,中间人少好上车。
我当时想,确实,不往中间走恐怕半小时也挤不上车。这个时候我往左右看了看,很有意思,大家虽然都注意到这句话了,但大多数没动~
然后我又注意到其他往中间走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下电梯就往中间走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在电梯口等待无果后选择了转移阵地。
接下来就是这样了,流往中间的这条人流,不断“减员”,有的是仅挪了一下就停下来了,有的是挪了好几个门停下来了,有的则最终走到了排队最少的那个门~我在距离中间不远处停了下来,等到第二趟车上去了;而据我观察,那些走到中间的人,来了第一趟车时就全部上去了。
所以我就好奇这样一件事,为什么很明显的一个事:越往中间走,越能快速上车。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不动呢?这折射了人们的人格差异:
有的人停了下来,便再也不想动了,选择留在舒适圈,宁愿落后一些,也不愿意走起来;
有的人则在落后中求突破,当听工作人员喊往中间走时,毫不犹豫的迈开了脚步,这部分人是有勇气走出舒适圈的;
最厉害的是那部分看到电梯口人多,果断选择往中间走的,这些人目标明确,选择延迟一些满足感(停下来),多走一些路,从而比很多先到的人更早上车。
当然,在后者中又有人群分化了,往往是越肯多走几步的人,越能领先别人。真的,哪怕是只多那几步,就有可能岔开一辆车的差距。
日积月累,人生便有所不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