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二天 2020年10月15日 周四
1,摘要和感悟
【摘要1】没有孩子会觉得被骂、被禁足或被打屁股是“为了他/她好”。这样做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怨恨逐渐变为痛苦的自我厌恶,他们会将生活搞得一团糟,毫无自尊,陷入自暴自弃的悲惨境地。
【感悟】一直以来,我也用这种自认为好的方式去控制自己的孩子,以为这些都是对的,以为可以通过打骂来让孩子听话,让孩子变得更好,现在,我知道我是错误的,我会改正。希望我的改变能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好。
【摘要2】关键不在于如何管教,而是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的行为是他们需求的反应,需求分为两类:联结和学习。
【感悟】很多时候,也许我只看到孩子的表面,比如说,孩子做作业特别忙,拖拖拉拉;在家里对家人说话不礼貌……我想,不是因为孩子要这么做,而是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某种不满的情绪,我们应该深入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而不应该粗糙的去指责孩子不良的行为。
【摘要3】让后果教育孩子”意味着什么。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时,才能懂得道理。如果我们予以处罚,他们就得不到教训,只会讨厌我们。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前者会让孩子变得自律。
【感悟】我们常常在用各种自认为可以警戒孩子的方式来教育着孩子,或者打骂,或者控制,或者恐吓,原来我们都是错的,我们通过这些表面的让孩子得到教训,而忽视了,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讨厌我们,而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引发的后果,没有真正懂得道理,更不会让孩子自律!
【摘要4】后果不涉及强制,不会强迫孩子屈从于我们的意志。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通过发展更好的生活技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作出反应,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在此期间,我们能够提供的是鼓励和指导。这种方法需要父母具备高明的洞察力——虽然来之不易,却是有效育儿的重要方面。家长要学会退一步,让生活做孩子的老师。
【感悟】我会努力去那么做,退一步,让生活做孩子的老师,我需要做的是指导和鼓励。在这期间,我面临的挑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后果并不总是马上给人教训。
【摘要5】尊重自然后果,孩子们就能明白,他们的每个行动都会唤起一定的反应。我们应该退后一步,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行为结果,帮助他们与世界建立和发展有意义的关系。因为我们不再从中作梗,他们就不会认为我们是应该反抗的敌人,而是可以用来寻求庇护、鼓励和指导的盟友。
【感悟】一直以为,我害怕后果会导致孩子受到伤害,人为的警告她或许干涉后果的产生,这次家里发生了一件我认为的大事,我想试着退一步,不加任何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
【摘要6】父母需要认识到,当我们无法确定孩子是否掌握了缓冲紧急事件的技能时,应该让他们面对失败的情况。与其处处为孩子安排好,不如给他们一定的考验。
当孩子的行为失常,父母通常会觉得他们需要“做”一些事,比如帮孩子解围,惩罚、贿赂他们,或者以其他方式介入。相比之下,将孩子暴露在自然后果之中,则要求我们退后一步,让生活成为孩子的老师,然后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对其提供鼓励和指导。
【感悟】第五章里面的事例,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我在不停的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孩子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不良后果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很累。现在回过头来看,原来我都是错的,我应该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其他的让后果自然发生,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产生自律。我需要改变自己!
2,互动
女儿想买一个双肩背包,她看中淘宝一款39.9元的包包,我让她自己看看评论,如果喜欢可以买下来。她想了想,决定重新选择一款,结果看中一款一千多的包包,我想起刘坦老师跟我说的话。于是,我告诉她家里的家庭收入,还是大致开销情况,让她自己决定。女儿想了想,欣然接受,决定重新选一款包包。我觉得我今天进步了,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了。
3,感恩
感恩爱人对我的爱护和辛苦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