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立明可能过于专注于当下的现实了,他没有挖掘到迪伦马特此剧真正的意味:“我的角色应仅仅从形象上去表现。这一点既是对演员说的 ,也是对导演说的。……演员可以从我的任何人物后面发现人性,否 则根本无法扮演。”所谓当下的现实,我指的是,关于爱国那一段。 试看这一段父与女的对话:
罗慕路斯:每当国家准备致力于屠杀的时候,它就称自己是祖国。
蕾 娅:我们对祖国无条件的爱使罗马变得伟大。
罗慕路斯:但是我们的 爱没有使罗马变得善良,我们用我们的德行喂饱了野兽。我们像喝醉 了酒似的陶醉于祖国的伟大,然而现在我们之所爱酿成了苦酒。
然而,紧接着,当父女谈到“如何爱”时,父皇罗慕路斯大帝的话道出了这个剧最终表达的。罗慕路斯先向女儿讲出“对一个人的忠诚比对 一个国家忠诚要伟大的多,也困难得多”这样一个前提,下面的这一段话,可谓振聋发聩:
罗慕路斯:只要你在你的身上哪怕保留一颗爱情之火的火星,那这火 就不能把你同你的爱人分开。即使他抛弃你,你也留在他的身边,即 使他是个罪犯,你也坚持留在那里。但是你可以同你的祖国脱离。如 果它变成杀人犯的巢穴和刽子手的屠场,你就从你的脚上抖一抖尘土 ,因为你对它的爱是无力的。
这难道不是迪伦马特创作罗慕路斯大帝的意图吗,他说:“(罗慕路斯大帝)归根结底是一个人,一 个态度极为执着、办事铁面无私,即使向别人提出绝对性要求也在所 不辞的人,一个决心豁出去的血气方刚的危险硬汉。”
从而,这个以 喜剧、荒诞面貌呈现的(养鸡皇帝、世界法官)西罗马皇帝具有了深 刻的悲剧性,而他悲剧性命运恰恰终结于他的喜剧性结局。剧作家完成了他的“去英雄化”意图。
攻入帝 国皇宫的日耳曼人原来是向他来投诚的,相映成趣的是,那些口口声声保卫帝国的臣民 (包括皇后、女儿在出逃求援的大海上沉船)则早已四散而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