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格兰特《重新思考》这本书的最后一讲,主题是人生和幸福。格兰特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这一讲相当于是温故而知新。
关于人生,芝加哥大学女哲学家艾格尼斯·卡拉德(Agnes Callard)的“渴望理论”,让我们知道价值观是会变的,所以不要过早地说“我是谁”。托德·罗斯的《成为黑马》,说人年轻的时候最好不要做长远的规划,应该一边自我发现,一边自我实现。
关于幸福,阿德勒的哲学和戴维·布鲁克斯的《第二座山》,我们知道幸福来自贡献,而贡献则是响应使命的召唤。
重新思考不是说要重新思考人生和幸福的本质,而是你想要达到美好的人生和幸福,需要不断地重新思考当前的你。
先举个关于人生的例子。格兰特的祖父母是俄国移民,家族一直希望能出个医生,结果全家的希望落在了格兰特的堂弟,叫瑞恩(Ryan),的身上。瑞恩从小就聪明,确实是不负众望,考上了耶鲁大学,读上了医学院,而且选定的专业还是医生中最高端的神经外科。
其实瑞恩学医一直对经济学和商业很感兴趣,他曾经想过换专业,但是既然当医生是儿时的梦想,而且已经为此奋斗了十几年,那就安心学医吧。瑞恩顺利毕业,成了一名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相当于实习医生,需要干七年才能转为正式的医生。瑞恩在当住院医师期间,经常觉得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主刀医生总骂他,而且有时候手术不成功,病人去世了,他感到非常痛苦。可是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他还是完成了七年的住院医师培训,成了一名真正的神经外科医生。
这时候的瑞恩已经三十多岁了。他每天忙于照顾病人,工作非常繁琐,没有个人时间。如果你不喜欢当医生,却非要当医生,那是非常痛苦的。
瑞恩后来终于想通了,当了五年的正式医生后,痛定思痛决定不干了,辞职去开了一家跟医学相关的创业公司。
坚持儿时梦想,真的好吗?
*每个孩子都会有大人会问他“你长大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宇航员。大人一看,啊,好孩子,有志气!我们看以前那些英雄模范的报道,也爱说从小就立下了远大志向云云……但是你知道吗,远大志向不科学。
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奥巴马,就曾经说过,“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这句话的问法就有问题。这句话是默认了成长是有限的,好像到了某个时刻你的故事就结局了。可是真实的人生是复杂多变的,几乎是个无限的游戏,你可能换好几个工作。长到几岁算长大?哪个工作算是你“长大做”的工作?
如果你过早地想好了自己这辈子是什么人,心理学家对你有个说法,叫做“身份过早认同”(identity foreclosure,或者叫“过早自认”)。这是一个缺点。你还没有经历过人生,你没做调查研究,没有努力拼搏,你怎么能知道你是谁呢?身份过早认同会让你思想闭合,等于是把其他的可能性都屏蔽了。
身份过早认同,不遇挫折还好,遇到挫折会更麻烦。有些挫折其实只是尝试了,失败了,一般人会选择换个方向,但是有身份过早认同的人不但不会考虑换方向,而且会加倍地投入,对承诺升级。这就如同一个企业家发现自己的战略不好使,他不但不撤出而且还要追加投入,非得总想把项目救回来。NBA 球队用很好的顺位选到一个新秀,如果新秀的表现并不好,他们往往会给他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的上场时间和更好的合同……这些都是不愿意承认失败。
如果你把身份认同押在一件事上,“坚毅力(grit)”可能会害了你。我们专栏多次讲过坚毅力,坚毅力 = 热情 + 坚韧,被某些人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品质。而格兰特说,坚毅力有黑暗的一面。坚毅力强的人更有可能把一个不可能成功的任务坚持到底。我们以前讲过登山者,坚毅力最强的登山者更有可能在登山过程中丧生,因为他会不惜一切代价登顶。
那你说坚持不行,可是什么都不坚持也不行啊?坚持和不坚持的度在哪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