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闲聊,有教师说,对相当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能让他好好听你的课就很不错了,还指望他主动地去找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是啊,实施新课改多年了,但除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其它方面还是感觉不到明显的改变:教师还喜欢不停地灌输;相当多的学生呈现的还是无所事事般的麻木表情;课堂依然是单调沉闷……
据了解,近些年,许多农村学校学生厌学、逃学、辍学问题相当严重,初中三年的辍学率超过50%,而留在课堂内的学生,能刻苦学习、追求上进的,也只是极少数!
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与探究的欲望,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似乎也心安理得了:这种形势,学生都不愿意学,我又有啥办法?
责任意识强的教师,在困惑中苦苦寻觅: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或许没能改变太大,是否应该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一些?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这样想着法子去改变,哪怕是一点点,也能推动教育这一“巨轮”向前慢慢转动的。
读了一篇介绍英国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文章,引起了我冷静的思考。文中说英国教授拿出一白色圆柱体,让学生及听课教师猜想它在斜面滚下时能到达的距离。“用你自己的硬币作标记,圆柱体离谁的硬币最接近,桌面上所以的硬币就是你的;如果大家都错了,桌面上的硬币就是我的!”
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分别拿出1镑或20镑不等的钱币放到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当教授把圆柱体放到斜面上突然放开手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圆柱体静止在斜面上!
教授赢了,“但他仅做了一个拢钱的手势,丢下一个幽默的表情,然后站起来爽朗地笑了。”
接下来的场面就热闹了-----所有的学生学员们都进入了猜测讨论当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底下有强力粘贴胶?底部有磁体?或者底部是不易发现的平面……有的学员还迫不及待地将圆柱体抢过去要看个究竟。“那种狂想的氛围,那种猜测的温度,足以感染在场所有的人。”
要是我们的课堂也能做到这样,让学生有狂想甚至近于疯狂的机会,还有不爱学习、无动于衷、不愿参与探究的学生吗?
“科学探究需要饱满的激情与好奇心的。”我们的许多课堂,就是没有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不愿意学就不足为怪了。
许多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就是按着教材的内容来“复制”,在“重复着别人的故事”,学生早就知道了结果,课堂演示的也是习以为常的现象,哪里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课堂缺少了“出人意料”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最能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动力所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面对纯真的眼神、好奇而又不可预料的下一步,没有比这更适合思考教育本真问题的环境了。”
事实上,教师不是没有这种创设与激发学生这种促进学习的情感的能力,而是教师们没有真正的投入,或过于懒惰,过于依赖教材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于是渐渐把学生可贵的好奇心给抹杀了。
“违背学习者常识的实验结果,将造成学习者意识中的认知失衡,摆脱这种认知矛盾状态求得解放的需求,就成了学习的动机。”(钟启泉语)我们可以创造这种失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与情景,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探索欲望。
所以,我们缺少的不是燃烧课堂激情的原料,而是像这位英国教授那样的课堂“点火者”。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人本来就有的一种可贵品质。如果,教师真正地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最重要的因素,牢记课堂上是“人”在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灌输者、表演者,而是成为点燃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激情的“点火者”,创造富有求知激情的、学生全身参与融入其中的课堂就不会是件困难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