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记》09:“和易以思”的底层逻辑

《学记》09:“和易以思”的底层逻辑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19:04 被阅读0次

《学记》09:“和易以思”的底层逻辑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教人循道而行的君子既知道教学取得成功的四条经验,又明白导致教学失败的六条教训,这样就可以做个教人循道而行的人师了。所以说君子教人循道而行,贵在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的向学之心而不是强拉硬拽,增强学生的向学心志而不是抑制、逼迫他屈从于某种形式上的学习,开示、启迪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结论和答案。引导向学之心而不牵拉硬拽教和学的关系便会融洽和谐,增强向学心志而不抑制、逼迫学习活动便会变得容易、轻松。开示、启迪而不直接给出结论学生便会主动深入思考。关系和谐融洽,学起来容易轻松以至于能主动思考,做到这些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了。

相对于形式上的学习而言,古之大学更为关注学生的向学之心,更为关心学生的心志。相对于具体的答案与结论而言,古之大学更为关注学生的主动探求意识、积极向上精神。

中西方教育都讲“启发诱导”,但《学记》所代表的东方教育思想中,“启发诱导”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教学的原则与规律,也就是教学的“道”。这个“道”将受教育对象的身体、心灵和天命之性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来看待。将教学关注的重点从“学生的为学”拓展为“为学的学生”。只有将为学学生的身体、心灵和天命之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才会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的学习体验和主动思考、进取的可持续发展学习生态。

“和易以思”的背后是人的身体、心灵与天命之性的和合一体,体现着以下底层逻辑:

一、“人师”

与“人师”相并列的有“术师”“塾师”“经师”“一字之师”等提法,只有将这些提法摆在一起时,才能凸显出“人师”的可贵。“人师”强调的是教人求真、教人做人的师者。《大学》开篇即讲大学的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为学的宗旨与目的在于显明人光明的德性,在于引领民众革故鼎新扛起时代发展的使命,在于推动社会发展最终达到完善的理想境界。《学记》将之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中庸》将之描述为“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

“人师”不是试图强加给学生些什么的师者,而是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身体、心灵、天命之性都梳理得井井有条,使之产生内在和谐,产生内在力量的师者。

二、“道而弗牵”——和

《道德经》讲“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孔子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期”“必”之心时,一定要记得,对方可能对自己也会有“期”“必”之心。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旦心中的“期”“必”难以达成时,一定会焦虑不已,双方极有可能因“爱”生恨。所谓“爱之欲之生,恨之欲之死”——其实就是“爱”的不当转化。

转换以下观念——“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以对方为约束。当双方都能这样理解“爱”时,便很容易达到“和”的境界。用在教学场景中便是为师者为对方提供各种帮助和方便法门,却不对学生强拉硬拽。如此一来,师生关系一定是和谐的。亲其师,信其道才会如期发生。

对于师者而言,不对学生强拉硬拽才是健康的爱——以对方为约束。

三、“强而弗抑”——易

把人的身体、心灵和天命之性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不会局限于身体上显现出来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向学心志,弱化对于学生的控制、逼迫,学习活动才会变得容易、轻松。

毛泽东同志讲:“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不仅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也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本身其实就是向学之心的源泉。当学生的向学之心被激发时,想要让他停下学习的脚步都难。反过来讲,不在向学之心上下功夫,总是在末枝细梢的记诵结果上下功夫,总是以枯燥的学习形式约束、控制学生,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厌学的心理。向学之心彻底泯灭的那一天,便是学生心死之日。这个时候再讲学习,便是无视学生的生命。

今天,我们看到学龄期的孩子动辄便从高楼上跳下。其实,他身体上跳下之前,一定有过一段心死的过程——向学之心逐渐泯灭的过程。

四、“开而弗达”——思

开示、启迪而不直接给出结论学生便会主动深入思考。

爱学生,就是看见学生的价值,就是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光亮。

相对于爱学生而言,有些老师更爱惜自己的“羽毛”,在开示、启迪学生的时候,总是“逞口舌之快”,甚至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用自己得出的结论代替孩子的求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很难看到自己的价值。久之久之,脱离了主动、深入思考的学习活动,变成一种低端的“体力劳动”,学生始终看不到脑力劳动的价值,看不到自己主动深入思考的“柳暗花明”。

把学生当人来看待,把学生当成一个身体、心灵、天命之性和合如一的整体来看待,甚至把教学中的师生双方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这便是“和易以思”的底层逻辑。

相关文章

  • 和易以思

    和易以思 ——《皇帝的新装》课堂观察 听闻往昔,先人至此,席地而坐,搭棚听经,故为经棚; 今朝吾...

  • 2020-04-10

    理财逻辑:底层逻辑,学背后的逻辑。如果你想学得快,学得深,便去挖那个底层逻辑,延伸的东西,学再多,疑惑便更多

  • 2020-04-10 - 草稿

    理财逻辑:底层逻辑,学背后的逻辑。如果你想学得快,学得深,便去挖那个底层逻辑,延伸的东西,学再多,疑惑便更多女童 ...

  • 底层逻辑篇笔记

    一、手账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是成功共通的东西,这里以麦子的底层逻辑为例做说明,麦子的底层逻辑的心法经历有三个阶段...

  • 《底层逻辑》09

    十行采集: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1.数学思维不仅能让你站到更高的高度,开拓你的眼界,还能帮你了解一些正确的常识...

  • 《学习时间管理》听课笔记

    1、如何建立结构 1)底层逻辑:为什么学这个,学这个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方法论:怎样去学,如何高效的学习 3)思...

  •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学记》有感二十六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

  • 逻辑学的基本框架

    逻辑学是一切学科的底层逻辑。 最近对逻辑非常感兴趣 便去看了逻辑学入门 简单的逻辑学 这本书里讲到了逻辑学的思想框...

  • 成功学和赚钱培训的底层逻辑

    成功学底层逻辑还是挺好用的。 成功学的底层逻辑是啥?教你赚钱。 现在的短视频培训几乎承袭了成功学的优点,但是规避了...

  • 激而后发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是《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记》09:“和易以思”的底层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zt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