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着娃,去体验了一节早教课。自从我自己也开始做课程,(虽然我做的是作文课,但我觉得好的课程一定有相似和相通的地方,比如:以学生为中心。)我就会格外关注这些试听课的设计层次,以及活动背后想要表现的内容。当然,早教课和作文课肯定还是有些不同,我纯粹是从自我感受角度来理解的。
一、课程内容和过程中感受:
1、课程45分钟,全程所谓的英文授课,我和孩子却感觉格格不入。
外教老师在台上卖力的说啊说,确实是全英文授课,可是下面两岁多的娃要么是一脸茫然,要么是被外教夸张的表情给吓住,低着头不吭声,有的干脆就放声大哭,还有的自己到处跑着找乐子。
2、原来所谓的想象力训练,我们天天在家都在做啊。
有个环节是要孩子们拿着水果模型模仿洗水果的动作。儿子看着我:在哪洗?我说:你问问老师吧。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在自己太阳穴那里画圈圈,反问儿子:你的想象力呢?儿子不解。我只好用手假装做了个拧水龙头的动作,告诉他:这里是水龙头,我们可以在这里洗。儿子赶忙伸过手,把水果也放在下面,假装洗起来。这让我想起我和儿子天天在家玩的做饭游戏,可能比这个还要有趣一些。至少妈妈会说一些他能听得懂的话。
3、有些大型玩具的确是家里提供不了的。
早教机构一般都会有大型玩具,比如我去的这家,卖课的老师就反复和我强调,他们的这套体能训练器材,是和伦敦奥运会使用的器材是同一个级别的。可能这也是一个卖点,有的家长就看重这个。大滚筒、滑梯、吊绳、攀岩墙,在家里,因为受到场地和空间的限制,多部分在家里是做不到的。如果给我一个必须报早教班的理由,这个——也算不上!
4、看一副不清晰的图画是干什么?
第二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围在一起看老师手里的图片,大概是浴缸旁边放了些洗澡的小玩具,然后让孩子们指认,然后问孩子们喜欢哪个。关键是这个图片的质量很差,很模糊。老师,请问你认真备课了吗?
5、彩虹伞活动是在干什么?
彩虹伞很多早教机构都有,但在我看来,无非是图一乐呵。
二、几个不能忍的小细节:
1、有孩子好奇打开了柜子,老师的第一反应是用力拉住他,阻止他:你不能看,玩具不能拿。这是对一个2岁孩子的好奇心的保护还是扼杀?
2、参加试听课之前,前一天卖课程的Candy老师温柔提醒,穿什么,带什么,课程开始前1一小时,又打电话确认,好有爱。Candy老师在听完我不买课的回复之后,立刻挂了电话,连再见都没说。
3、当我询问Lucy老师,娃乱扔玩具,这种情况如何纠正?她的回答是:不管他,或者他现在这个阶段,你给他讲他也是听不懂的。作为早教机构,我觉得她们没有给出我想要的答案。所以,老师,您还是继续卖您的课吧。
4、课程开始之前,会有老师来引导小朋友们该怎么进入课堂状态,但毫无效果。两岁的孩子,正是不断探索、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老师却给他们一人一个小板凳,让规规矩矩的坐在上面听课,别的地方不能去,东西也不能乱动。这完全是违背常识和规律在做早教。
三、早教课为什么吸引家长的原因
我分析了一下之所以那么多家长对早教趋之若鹜,可能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1、省心、省力。
带娃绝对是对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考验,现代人工作这么忙,肯定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分给娃。很多父母表面上带着娃来上早教课,私下里自己还要带个笔记本电脑,或者出去接工作电话。还有妈妈问老师:我能不能把娃直接送到全托班?这样我就解脱了。对于父母这个层面来说:上早教就是花钱买解脱。我这么说一定会有很多家长来拍砖,但每个家长的内心至少有一个瞬间有过这个想法。
2、学东西是其次。
小孩子,无非就是玩一玩,谁还真的指望他们能学到什么东西。这就给了早教机构一种暗示:我们就是要弄很多好玩的东西吸引孩子们来玩。虽然家长们说学东西在其次,但是我们再给你们一些附加值,比如全程英文授课,让孩子从小接受双语环境。家长一听,既能让孩子玩好,还能学英语,多好!值了!
3、教育焦虑。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教育绝对要舍得花钱。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教育部三令五申要严查课外辅导机构,家长们还是如此热衷带孩子去上各类辅导班。
4、攀比心理。
一个办公室5个同事,3个都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回家和老公一商量,咬咬牙,咱也得报,一万二的班其实也不是完全上不起,两口子省省,两个月的工资也就够了。这种家长也不在少数,其实说到根儿上还是原因三,教育焦虑。
四、总结
当然,我从来不否认好的早教一定能够帮助和促进孩子早期的大脑发展,科学的早教中心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当然这一切的实现一定是建立在一套科学有序的课程设计体系上的。
最后,链接一篇公众号“奴隶社会”李一诺的文章:《中国的国际教育,就是个国际玩笑》https://mp.weixin.qq.com/s/zDdpph6kosixnajdcUsj7A
希望大家能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多点理性,少点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