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啃读郝晓东老师《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中的2016年度生命叙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知道,写年度叙事,我还真搞不懂怎样写,看了郝老师的年度叙事,深感钦佩。郝老师的年度叙事就如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但每一个环节都有故事、有场景、有感悟、有反思。王辉霞老师说:“人的一生都可以视为一个书写中的故事。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有省察地书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自觉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教师要把教育作为自己故事的主旨,用生命最大段的篇幅展开与书写,透过教育日常繁琐,看见心障,探寻生命之光。
郝老师带领三千多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六年的海南支教生活,2016年支教生活画上了句号。一位朋友听说了郝老师的经历,惋惜地说他绕了点弯路,而郝老师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六年的支教生活,是我的选择,很多时候弯路也能走直,直路也能走弯。而从人的一生来说,无所谓弯路、直路,一切皆虚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六年的锤炼,郝老师遇到了诸多领域的高人,而更难得的是,这些高人成了他生命中的”贵人“”重要他人”。六年里,坚持每周一期简报,一共出了95期简报,共35万字。六年来,带领团队共读,从始至终,从没间断,共读了《非理性的人》《苏菲的世界》《动机与人格》《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目的》《批判性思维》等经典书籍,这种学习的毅力和坚持,不是一种最好的成长吗?六年来,听了大学生的课近300节,整理出几万字的听课记录,围绕实习支教写了30多万字的文章。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啊!我认为这个弯路绕得真好,没有这段弯路哪来后面的平坦大道呢?
2021年春我有幸加入了新网师,虽然是网络研修,但这里有一群尺码相同的人,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资源。只要你肯付出努力,那就有一天会被人看见。一年多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每天的安排都是满满的,每天除了工作就是阅读和写作,我没有辜负自己的心理时间,我学会了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来有效管理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做到了时间利用最大化。如这个暑假,大部分人选择休闲、旅游、刷剧,会亲朋好友,但我却沉浸在共读会里,我加入了担当者行动共读群,从7月16日至27日,我们共读了《童书里的教育学》一书,我每日坚持打卡了14篇千字以上的文章,共一万六千多字。我还参加了新网师线上啃读群,目前正在啃读郝晓东老师《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坚持每天打卡。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的一生,就要不断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2021年以前的几十年都感觉是在浪费生命,刚开始在山区代课的那十年,想学习,但苦于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每天只能学习一些碎片化知识,所以十年时间,蹉跎了岁月,没有什么进步。后十年在民办学校教书,大部分时间放在工作上,研究教材,研究考纲,为了拼成绩而忽略了阅读,虽然时有写作,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一些拼凑的文字,算不上真正的写作。一年多以来,我每天都保持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我践行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让自己的后半生不断丰盈,不断精致。由于以前读的书比较少,底子比较薄弱,每学期我只选择一门课程学习,这样就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啃读,去输出。我在简书上写了90多万字,虽然现在的文字还比较稚嫩,但跟以前的文章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这就是文字散发出的生命力。
郝晓东老师说:“守住初心,耐住寂寞,坚持阅读,选中一口井,深挖出水来,而不是到处掘坑,浅尝辄止。”时间在流逝,年轮在增加,今天为明天种下多少“种子”?未来我们能收割什么?抓住机遇,不断前行,就一定能遇到自己的庆典,到那时,你会感觉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