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事儿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除非你一贯对周遭发生的一切保持无视。伤亡19人,其中死亡9人,还有10人尚在抢救当中,他们都是学生。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正值豆蔻年华的鲜活生命。傍晚的六点多钟,已过放学的高峰期,但对于面临升学压力的高年级生来说,或许刚刚开始离开学校,结束了一天紧张学习,暂时摆脱了作业、试卷和习题的包围,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期待着父母早已准备好的丰盛晚餐,应是一天中最美好幸福的时刻。然而,走出校门不远,在夕阳余晖中,一名素不相识年仅28岁的歹徒,将这一切的美好毁灭。
再往下的细节,新闻里没有提及,也不应提及,因为已经不是重点,善良的公众无法直视,也不想知道。那些惨烈恐怖的画面,对逝者和伤者,以及他们的家属都是二次伤害,对所有目睹这一场景的孩子们更是梦魇般的回忆。
凶手很快捉拿归案,伤员迅速得到最好的救治,当地市民自发赶往医院献血,全国人民关注着伤者的安危……我们自然坚信这社会的光明会照亮黑暗,阳光终将穿透阴霾。所有善良者坚定的目光和一致的行动都是对施暴者最有力的反击。
但是,不知你可曾留意新闻里的一段话——“凶手毕业于这所中学,因为曾经读书时的经历,怀恨在心……”,究竟有多大的仇恨,多深的积怨,才会让一个已经毕业多年的成年人,将这些仇恨和怒火转嫁在这些小自己十几岁的学弟学妹身上?而且是以如此极端而惨绝人寰的方式?
站在法律与公义的立场,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成为施暴的借口,这是毋庸置疑的。可站在人性的角度,这个人在他的中学阶段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或遭遇是否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某些缺失或疏漏?这不是在为凶手开脱罪责,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之一。
从凶手的行为推断,或许他曾经也是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仅仅猜测而已。
以上这些问号最终能否打开,我们尚且不得而知。其实有太多类似的问号等待有人来帮我们打开,因鸿茅药酒被抓三个月的医生获释了,他到底有没有做错什么?如果没有,那么错的是谁?一桩性侵案涉及某高校二十年前对一名教授的处理决定,一名大四女生申请公开这些信息,为何会在一所学校引起轩然大波?……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个友善包容、没有歧视、富有弹性的社会,在不逾越道德法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意见表达。
有人说,中国大城市的社会治安要普遍好于美国,因为我们这里到处都是摄像头,犯罪分子根本无处遁形,而且我们这里,不像美国人人都有枪,所以恶性案件少。
这句话的结论我同意,但是前提我强烈反对。
当下中国社会的治安现状确实比从前好很多,人们总体的安全感不断提升,但这绝不是监控密布带来的,而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结果。这和警察多的地方不一定太平,垃圾桶多的地方不一定干净是一个道理。监控带给我们的并非总是安全感,有时恰恰相反。
就其功能而言,摄像头只能用于事后复盘,对施暴者或许能起到震慑作用,但对于弱者的保护作用几乎为零。试问,美国人为什么能够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校车司机,而中国家长即使住在学校隔壁,路上有再多的摄像头也会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
中国人确实没有枪,但是对比一下你会发现,本次米脂惨案中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近10年有据可查的大部分校园枪击案中的伤亡人数。因此危害程度跟用什么凶器并无必然联系,只跟人有关。同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真的有枪 ,就凭当下很多国人身上那么浓重的戾气和事事争前恐后从不谦让的脾性,估计到时候枪声会常常不绝于耳,没准街头火拼都是家常便饭。而且不仅是年轻人,经历过文革年代的大爷大妈一定会当仁不让。就这几天网上还流传着一段视频,在圣洁的西藏羊湖边,两个大妈旅游团还因为争抢拍照位置而大打出手,这要是有枪……
不得不承认,美国社会的整体成熟度在某些方面还是要高于我们的,起码老百姓没有声嘶力竭地抵制中国货,甚至砸中国货。估计这样的话,很多人听起来不太入耳,甚至会指责我不爱国。可如果您的爱国是战狼式的,我必须要划清界限,因为爱国不是自嗨,不是虚妄和盲目的自尊自大,爱国不仅要树立自信,更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缺点,才能奋起直追,更加强大。
似乎扯得有点远了。
总之,一切的安全关键因素都在人。不管是信息网络安全、社会安全还是国家安全,都是如此。
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是每一个弱小的个体,包括像药家鑫、马加爵这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多关注他们,而不是漠视和歧视他们,在他们走上极端之前会有一些社会救助和干预机制能自动发挥作用,拉他们一把,尽力拆除他们身上的引线,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同时,让公平公开和透明的风气来消弭误解和猜忌,而不是相反。这些看似宏大的社会命题,其实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安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