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是我们对抗“冲动病毒”的“疫苗”
惨案发生地贵州一名大一学生,因为在学校与周围人关系不好,休学在家,与父亲沟通不畅,心中不平,抽起菜刀,在小区砍死一名二岁女童,据报道,女童当时正在母亲的照看下,坐着小车在玩耍。
有专家称,我们需要在疫情期间,注意人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当然,这是有必要的,可是与本案无关。新冠病毒不能背这口锅。
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就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不健全的人,冲动导致行为失控,又有了一个行凶的机会,导致的悲剧。对于他,没什么好说的,套用大帝的话“原谅他,是上帝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是送他见上帝”。
行凶少年是一名大一新生,只能说其同学有先见之明,不与他来往。同时又觉得他同学,他舍友足够幸运,他发疯的时候没有在宿舍或者学校。
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个变异的“癌细胞”,去过度的责怪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管理。但适当的反思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冲动,我也不例外。如果能在一次一次的对抗中战胜内心邪恶念头,无异于在与病毒的搏斗中获得了抗体。然而也有失败的可能性,可能冲动战胜理性,比如本案的杨某。
所以,相比于知识的教育,生命教育更为重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在没有获得“抗体”前,生命教育将作为对抗邪恶冲动的疫苗,协助我们规范行为。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
这三句话是我当幼儿老师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如今作为初中老师,突然发现,这三句话依然有必要,提醒自己也提醒身边的同学们。
勇者愤怒,抽忍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鲁迅
我想,杨某被抓,叫嚣“我不是弱者,我要报复社会”时,没有谁比他当时更怯懦了吧。
鲁迅批判的是国民性,此等禽兽行径,不配鲁迅批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