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领悟《朱子治家格言》

领悟《朱子治家格言》

作者: 长恩在 | 来源:发表于2022-06-01 04:57 被阅读0次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朱柏庐先生的“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某事,所持的观点不同,引起双方争议,自己要冷静反思。

            怎么知道是否因为自己有错,才有争执,必须态度冷静,唯我考虑清楚。

            在现实生活当中。双方遇到事情所处的立场不同而发生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人主动反求诸己,反省自己有没有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陷入这个误区。

            当然也有人“平心再想”。“再”是至少两次,才叫做再,想一次未必想得出来,再想一次。细致的去检查自己,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跟对方会起争执?

            我认为有争执,自己一定有错,孤掌难鸣。既然,两个人争起来,双方都有错,不可能只有一个人错、一个人对,一方对都不会争起来,这样的说法是否成立。

            大部分人认为,一人对一人错,才会争论。其实不然,双方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佛门道场里,两个小和尚争起来。于是,找师傅评理,师傅没有问话,把两个人都赶出山门。

            肯定两个都有错,如果没有错怎么会争?所以不争才对,争就是错了。故而得到赶出山门的结果。

            有的人说我有道理,我怎么可以这样让他?

          得理不饶人,这句话误了好多人。得理不饶人已经伤了和气,伤了和气就不符合道理,所以就错了。

          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应该反过来检点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即使是自己很有道理,而对方却不能够让步。

            一定是自己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某个方面对方看不惯。自己的德行感动不了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

            如果自己德行够了,感动对方,别说人能够通,天都能够通。人们懂得这个道理,就绝不能跟人争,争了必定错。

              郭老师讲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别人错了都是对的,我对了也是错的。

            试想想郭老师的话有没有道理?

            我对了,我对是我有理,我有理就要跟人争,其实错了。错就错在跟别人争。

            我对,一定是他错。这句话不成立。你有,你、我之分;你有,对、错的执着。本身就错了,还要跟人争,这就错上加错。

            他错了为什么会对?

            他错是很正常,因为他没有受过圣贤教育,他没有学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或者他学了他没学到心里,做不出来。

            他坚持得理不饶人,错了也不服输。所以他错,他不服输,他要争,很正常,都是对的。

            世间有错,错在自己,自己的道德不能够感化他人,自己的行为不能够教化他人,自己做得不够。

            谁如果真有这个心,谁就是君子,如果谁的心量再扩大,天下人的错都是自己的错,那谁就是圣人。

            当今盛世,天下太平。省文联乃至国家教育部门还为大家创造学习平台,是人们修养德行的好机会!

              郭文斌为满足自己的德行,用自己的心血谱写的《寻找安详》、《农历》、《醒来》……,花自己的工资出版,免费送给世人。还开办小课堂。更是为了帮助世人修养德行。

              让他的学生融会贯通朱子《治家格言》,为世人修养德性起带头作用。他做到了,圣贤之所做。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圣贤。

            好像商朝建立之后,当时汤王算是位圣人,建立王朝之后年年大旱,五谷不收,百姓受很大的灾害。负责祭祀的大臣建议,要用人做为牺牲品来祭祀上帝,祈祷上天降雨。希望上天怜悯百姓。

            汤王说,不可以这样做,应该用他身体的一部分来做为祭品。

            他把自己的指甲和头发剪下来,做为祭品祈祷于上天,向上天自责。

            他说,百姓的罪就是我的罪,所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就是汤王,躬,是身体,万方,是天下百姓。百姓的罪,就是我的罪。我的罪不可以连累大家,上天如果要惩罚就惩罚我,不可以惩罚百姓。

            他这样虔诚的向上天祈祷,感动上天,就在当时天降大雨。

              其他人可能会推诿,汤王可以做到。因为他是圣王,其他人是平民百姓,也就是匹夫一个,是做不到的。

              天下的事情其他人管不了,有这个观念,真是凡夫的观念。

            古人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间的兴亡之事,平民老百姓都有责任。因为宇宙的真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天下不是谁一个人的,是每个人的天下。人人要负责任。

            匹夫只要把自己的德行修好,就等于对天下有担当。

            匹夫有责去担当,就能够成为圣人,谁不敢担当谁就是凡夫一个。某人不担当,天下也有某人的份儿,只不过某人起自私自利的念头,起人、我分别,执着自己,不能包容别的人。某人的心理是乱的,自然与人争执。

              如果能够反求诸己,心里有责任,我自己言行就像圣人一样。我要像圣人学习,做到仁爱,自己能够克己复礼。别人的错都是自己的错。心就不乱,心是整的。

            孔子讲得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今天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心,立刻就不会乱。

              礼,人本身就具有的,天性当中自然就有,这个叫性德。仁义礼智都是性德,不用外面学来,所以,只需要回归就行。

            “人之初,性不善”,回归到本性,人就本善,就具足仁义礼智。回归仁义礼智,天下归仁。每个人都这样做,就不会发生争执。早克己复礼,自己的世界就早和谐,原来和谐世界是我的责任,从我做起,不能够靠他人。

            《大学》里面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只要身修好了,家就齐了,所有的家都齐了,就没有争执而言。

            所有的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在于正心,心摆正就是修身了。意念要真诚,诚意就是正心。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就能够诚意正心。

            格物,就是格除人的物欲,把人的欲望、烦恼、习气格除,就是跟自己的欲望、烦恼、习气做斗争,不能理解为向外去斗争,在心内转化自己的烦恼。只要格物,然后人才能致知。

            人的烦恼克制住了,心就定了,清净了,这才能够有智慧。格物致知,就是诚意正心,这就是修身,修身就是修心。其实就是回头找自己的错,寻自己的不是,这就是圣贤之道。一但会用了,自己到哪里都能够跟大家和合。

            有位妇士来小课堂听课,听得很感动。

            她讲,没听课之前跟她的丈夫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她打算要离婚,有人劝他来听小课堂的课。然后再做决定。这才来听课,听了课之后,意识到自己错了,自己的不是。

            以前不懂得,一有争执的时候总是把矛头指向对方,是对方的错不是自己的错,所以她现在明白了。她明白了“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还说。要感谢郭老师,感谢郭老师的小课堂。

            夫妻双方自责,是我不对,这就天清,地宁。如果互相指责,那就天翻地覆。

            假如说,妻子见先生下班归来,倒杯茶水放在桌面上,丈夫不留意把杯子碰到地上,打碎了。

            这时候如果各相责,妻子一看立刻火冒三丈,我用心为你倒杯茶,你还不给面子,一下就打落在地下。

            先生一听妻子这样讲话就说,我这么辛苦回来,打烂一个茶杯,你用得着发火吗?

            你一言,我一句,直到天翻地覆。

            如果各自责,妻子发现茶杯烂了,立刻把碎末扫起来,便说,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我没提醒你,在这里放一杯茶,请你原谅,你受惊了。

            先生,一定会说,对不起,你好意倒了一杯热茶给我,我不留意把它打烂了,真是对不住你。

              这样做,天清,地宁。

            如果人们懂得这种做人的艺术,到哪里都会一片和谐,家一定会齐,你的小区一定会和睦,渐渐影响到整个国家、整个世界,这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天下兴亡是我的责任,不能够向外推诿。家庭和睦是我的责任。夫妻恩爱是我的责任。与人相争是我的不对。

              德行修养到家;祥和的责任在我。这就是朱柏庐先生教导人们“平心暗想”的结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悟《朱子治家格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jz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