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17/7ca1eb74d037aa4b.gif)
蝉同“禅”谐音,禅出自佛家,故蝉又名“知了”,不管这种解释是否正确,我倒认为蝉通音律,有灵性。
诗人常以“蝉”为题咏物言志,唐代诗人的“咏蝉三绝”堪称之最。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对人内在品格的高度赞赏和从容自信。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自喻品性高洁,而不为世人理解,反遭诬陷入狱。李商隐“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听蝉的鸣叫声,想到自己穷困潦倒的悲惨境地,情何以堪!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景语即是情语”,而物语又何尝不是情语呢?同样是咏蝉,咏的人不同,心情不同,境遇不同,诗的寓意即千差万别。从唐朝的“咏蝉三绝”可窥一斑。
夏日里,走在林荫步道上,微风拂面,蝉声欢唱,此起彼伏,颇有作诗的冲动。
咏蝉
夏日树荫正,清弦自靡穷。
不闻歌乐手,知藏此林中。
看官读了这首五绝,能否感悟我此刻的心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