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从小就对艺术特别感兴趣。钢琴、声乐、舞蹈一直都是课外必修课,高三时在学业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依旧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去培训班上音乐课。每周一早上坐校车的时候都能看到他重重的黑眼圈,一直对艺考很好奇的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艺考生的辛苦。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最后艺考和文化课的成绩都不错,考进了省内一所非常知名的音乐学院。
上大学联系就很少了,直到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回家,和很多高中同学小聚了一下,其中也有他。得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省歌舞团,现在是团内小有名气的专业歌手,真正把兴趣变成了职业,每天唱唱歌跳跳舞,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并赚到钱,简直就是梦想中的生活。曾经疯狂迷恋音乐,甚至对艺术之路也有所希冀的我不禁问了一句:你的工作怎么样?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是很爽?
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朋友带着一丝苦笑说道:就那样呗,喜欢音乐,偶尔去K歌可能觉得挺爽,真要是干这行天天一首歌练个好几十遍,一周就烦了。就和普通上班族一样,会累、会烦、会不想上班。
是啊,激励你坚持下去的本来也不是喜欢,而是正向的反馈。再喜欢的事,没有反馈的重复都会变得无聊乏味。即使在梦想中的房子里眺望梦幻般的海景,时间长了还是会让你感觉到厌倦。很多时候,当兴趣开启了无限重复模式,曾经的激情却像短路的灯一样骤然熄灭。
好多兴趣能成为爱好是因为还没成为职业,否则,可能连爱好都不是了。
2
在做自媒体以前,我其实是非常讨厌写作的。从小到大作文分从来都没高过,8000字的毕业论文整整拖了2个月,自己都忍不住自嘲写作像造字一样困难。
直到后来无意中入了自媒体这个坑,才发现写作竟然也有享受的模式:把输入的知识融进自己的见解中,再输出给其他人,在满足表达欲的同时获得别人的赞赏。这种乐趣没有体验过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等待读者的赞赏就像是小时候考了满分,满怀期待的等着老师的表扬,每次刷新留言则有一种买彩票后心里砰砰直跳等待开奖的兴奋。
对于没有尝试过的事,我们会有一种先天的排斥感,下意识把它的难度增加,产生认知的壁垒。但一旦勇敢迈出尝试的第一步,你会发现天空远比你想像得更加广阔。
有一个一直把自己定义成风险厌恶主义者的朋友,平常总是说炒股像吸毒一样是绝对不能碰的事。结果一次被亲戚怂恿着小试牛刀,小赚了一笔。从此每天精神最振奋的时候就是开盘的那一刻。
好多年纪轻轻就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会成为连续创业者也是如此。创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赌博,一旦开启,这种如同春药般的极度刺激会使你再也无法放手。
有很多事,不是不喜欢,只是没体验过。
3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有网友抱怨今日头条总是给自己推荐无营养的娱乐新闻,结果头条官方回复:我们是个性化推荐,根据你平时的浏览足迹,通过大数据分析,再推荐你可能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说因为你爱看娱乐新闻,所以我们把这类合你口味的信息更多的推荐给你,把这个结果有理有据的推到用户自己身上了。
的确,现在是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极度稀缺,主打省时省力的个性化推荐也处于空前的高潮,它们用各种高级技术,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最能引起你肾上腺素分泌的内容,以此赢得你的青睐。
当然,在迅速获得乐趣的同时,我们也很可能永远失去了一些看到不同风景的机会。就像是乘坐飞速行驶的列车,只看到了一侧自己欣赏的精致风景,却忽视甚至忘记了另一侧不屑一顾的沧桑破败的城楼。
平常喜欢刷脉脉,最常看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毕业几年,税前多少K,在帝都/魔都算是什么水平,偶尔来一个几十K的都让不少人感叹厉害或者吐槽太装。
其中有一个评论印象最深:上班族总是以为年薪多少万就是全世界了,殊不知有很多工作的回报从来就不是以年薪为单位的,比如业绩就是一切的销售狗,比如三年不开张,一开吃三年的创业者。
世界太大,我们又过于渺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似乎都不能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固定的圈子中,接触到的信息都是有限的,你所看到的只是你所在的圈子想让你看到的。无意中刷到了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有哪些地方现在还存在着奴隶制度,被其中描绘的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悲惨事实深深震撼了。原来,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还有这么多让你觉得不可能甚至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正在发生。
我们其实很像是被茧子包裹的毛虫,从微小的缝隙中看到世界的很小一部分,只不过过于沉溺于喜欢的事物会把我们缠绕得更紧,视线越来越窄,认知越来越浅,思维也陷入越来越深的桎梏中。
承认自己的无知,对未知的事物保持着敬畏与好奇远比学习更为难得。还记得乔布斯的那句话吗?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无论喜欢与否,对一切事物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尝试,你会遇见很多美好的意外,也是对自我最好的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