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今年3月入园,一开始担心他不适应,所以,都是我送他。
刚开始为了哄他,都是抱着去;有时他没睡醒,不肯自己走路,也抱着。结果,小家伙形成习惯了。只要出门,就要抱抱。
如果是周六日出去玩,他不会要求抱抱;但是平时去幼儿园,他就觉得,必须要抱着。
偶尔也不抱,但是小家伙会闹脾气。
眼看着小家伙越来越沉,总得想个好办法,让他摆脱这个习惯。
今天晨读材料分享的图书《习惯的力量》,似乎给了我一些引导。
首先,我得先找出习惯回路。
先分析习惯是怎么运行的?包括3个组成部分: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暗示是触发条件,比如固定的时间、地点或者情绪;惯常行为是具体行动;奖赏就是习惯形成的动机。
对大宝来说,每天早上7:30去幼儿园是时间和地点暗示,惯常行为就是需要妈妈抱,奖赏就是:可以和我有亲密接触,自己也能偷懒不用走路。
深入思考下,大宝真的只是偷懒不想自己走路吗?也不是,他是很好动的孩子,平时就喜欢跑来跑去的。偶尔我们也会玩追逐的游戏一路小跑到幼儿园。
那么,他内心深处的奖赏就是:这是专属我和妈妈的亲密时光,妈妈可以像抱妹妹那样抱着我,送我去幼儿园。
对我来说,这并不能界定为一个“坏习惯”,这只是孩子渴望得到更多关注和爱的表现,只是因为小家伙沉了,抱不动了,我需要想办法替换掉这个习惯。
怎么做?
我们通常都认为,改变坏习惯必须完全扼杀它。比如:抽烟,对身体有害,对环境,对其他人都有害。可是,为什么戒烟那么困难?
当一个曾经的烟民,看到旁边的人开始吞云吐雾,香烟这个暗示物就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不去想尼古丁带来的精神愉悦,如果身边的人再客气邀约一下,他就瓦解了,会直接接过香烟。
所以,真正成功戒烟的人是怎么做的?他们会找到替代物,那就是用另一个习惯去替代抽烟的习惯。
比如,改抽电子烟;或者,想抽烟的时候磕瓜子,或者手里拿支笔……
所以,改变习惯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关键是找到习惯回路,在暗示和奖赏都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惯常行为。
对大宝,暗示和奖赏都可以不变,我只需要改变他的惯常行为就可以。比如:可以尝试跟他牵手一起走,到幼儿园后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告别kiss;或者商量好,可以在路上一起唱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
孩子3-6岁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养成的很多习惯,对他将来的成长其实会有很大的影响。
妈妈们不要太焦虑,在这个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核心习惯就好。
所谓核心习惯,就是可以作为杠杆,可以引起连锁反应,让其他习惯发生好的改变。
比如,早睡早起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自己事自己做的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看书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静思……
总之,好的习惯不分大小,慢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才会让他的人生,将来会发生大大的改变。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要做好榜样。你不能要求孩子吃完饭就去看书,而你自己却拿着手机打游戏;你不能要求孩子注重整洁,家里却乱糟糟不收拾。
所以,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学会善用习惯回路,这样能帮助宝宝快速养成一个新习惯。
比如,吃完饭收拾好就带宝宝一起看一本绘本;玩过的玩具睡觉前都收拾归位;从哪里拿得东西用完后就放回原处;鼓励孩子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总结一下:坏习惯不可怕,好习惯也不难养。聪明的妈妈,一定是会找到真正的习惯回路,通过改变惯常行为来改变可能不好的习惯。良好新习惯的建立,一定充分利用养成核心习惯和制造习惯回路。
你学会了吗?让我们实践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