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此文,记述亲身经历之糗事,只为长个记性。你可全然当作笑话,但切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事情经过是这样:
去年,我很幸运地超额实现了个人财务目标,资金合理分配后多出了1万多块,不知作何用途。于是,我打算奖励自己一次旅行。
原计划的目的地是上海,但因为各种事件,使我去上海的兴致大为降低。后来,就跟朋友商量着去三亚,但又因为朋友临时有事泡汤了。
后来,想想还是去趟上海吧,为了实现当初的承诺,虽然早已物是人非。
去上海前,我本来打算找个交通便利、价格四五百的酒店住上4天,最后一晚就定在外滩某高级酒店:一来方便深度游览浦江两岸景色,二来还可以体验一下在高级酒店"装逼"看夜景的感觉到底是怎样的。预算呢,也差不多够了。
但后来,自己不知道是哪根筋抽了,非要扭着之前认识的一位从事金融投资大哥——C先生,要去他家里住。C先生呢,也不好拒绝,就勉强答应了。
到了上海,我在C先生家住了4晚。因为最后一晚,他家里会来客人。所以,我就按原计划,入住了那个心仪的"高档酒店",但一切体验真让我心里有种"万头草泥马呼啸奔腾而过"的感觉。
本来想跟C先生抱怨了几句,求得一丝安慰,但得到的"回复",却让人各种"崩溃":
"我可以拿到协议价"
"大部分都是看人下菜的,尤其是酒店这种服务业,他们就像一台扫描机,随便看你两眼就知道你是什么Level的人,自然给的待遇也就不同了"
"我喜欢钱,除非可以报账,我不可能去住那么贵的酒店,更不可能直接以散客的身份去预定。钱不是那么花的,这么一晚除了装逼,没有其他任何价值,那点儿钱都够我买XXX"
后来,跟C先生深入聊天才知道,他之所以直言不讳地说这些,一来是把我当朋友,觉得我太小孩子,让我长个记性;二来是他也确实看不惯我的某些行为,或者我的行为让他很不开心。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别人正式邀请你还是你自己主动要求去别人家里,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打扰(尽管C先生白天上班,不常在家)。除了在西餐厅给先生带过一份小蛋糕,没有一个正式的见面礼或者一顿正式的答谢大餐,但自己还用比较贵的价格订了一个高档酒店(相当于4天合成1天)。不舒服的点自然就在于:有本事你就常驻住高档酒店,赖在别人家几天,最后一天却住高档酒店,什么个意思?要么你就是故意占人家便宜,要么就是"自私的装逼屌丝男"一枚。
所以,横看竖看,都成为别人眼中的"奇葩",顿时我才领悟什么叫"No Zuo No Die",什么叫"装逼被雷劈"!
一、不是情商不够,而是教养不行
面对别人的批评,我表示承认并致歉,但自己的内心也试图狡辩过:
"我并不是有意的,之所以要求住在别人家,有节约钱的想法,即便不住他家,也在我预算内,我还是会去住那个酒店"
"确实自己心思不太细腻,没有想到那么多,情商还是太低了。"
后来,我深刻反思后觉得:不是我情商不高,而是我教养真不行。不能说我是个"有妈生没妈教"的孩子,但确实是一个"自我生长"的野孩子,相对于城市里生活富足的孩子来说,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我曾经问朋友,什么样的人是情商高的人?他说,就是无论说话、做事都会让你"非常舒服"的人。
我想,一个让别人舒服的人,必定是有教养的人,尤其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考虑的那种人。一个有教养的人,无论气质还是精神面貌,无论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还是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感觉,都会让人很舒服。这种舒适感,是他自带的而且很自然的一种习惯使然,而这种习惯往往是教养的直接体现,装是装不出来的。
所以,与其努力去做一个情商高的人,不如立志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多看书、多去经历并不断反思,试着去看清这个世界、了解这个社会,仔细琢磨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请自私得让别人舒服一些
我在想: 如果我不去订那个高档酒店,C先生会不会在情感上好受一点儿?
如果我不去订高档酒店,拜访时能给他准备一份小礼物,他心理会不会更高兴一点儿?
如果我不去订高档酒店,拜访时他送一份见面礼,每天晚上都约他吃顿饭,C先生会不会给我更高的印象分?
答案绝逼是肯定的!
一顿饭,一个人吃也是吃,两个人吃也是吃。一个人吃饭,除了填饱肚子之外,没有什么其他价值。两个人吃,在聊天中,我也许还会了解到其他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学到其他有用的知识。
为什么没这么做呢?因为没有意识!
为什么没有意识呢?因为教养不行,思想达不到那个层次!
为啥思想达不到那个层次?因为自私成习惯而不察觉!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因为人是复杂的群居生物,我们无时无刻在需要着什么东西。如果你不信,就找个荒芜人烟的地方一个人呆着试一试。不出三天,你就会精神上崩溃。所以,人们99.99%的付出,都是为了获得什么或者基于某种满足。但差别在于,有的人自私得不那么让人讨厌,甚至"神不知鬼不觉",或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便是那些"精致利己主义者",高情商者是其中的最大者;而有些人就自私得太明显、太露骨,让人感觉不舒服,无论是像我这样"无心而为之",还是"故意占便宜"。
既然人都是自私的,为啥不做个"高情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自私得高尚一点儿。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理所应当",都是彼此需要。所以,当你享受到什么好处或者获得了什么利益,要学会立即感恩,而且一定要找个实实在在的人作为对象。只有这样,好处和利益才会源源不断而来。
三、礼轻情谊重,但"来而不往非礼也"
有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经历,所以我从来不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任何人,尝尝会选择去理解或者尊重。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如果又一些行为,让人觉得不舒服,我总会去深究原因然后反思,最后刻意改掉它。
所以,我会反思,这种"无意"的自私到底是怎么来的?一来童年父亲的暴力、同学的嘲笑和家境条件不好的自卑,使我"极度缺爱";二来亲戚的"溺爱"和命运之神的眷顾,使我认为"理所应当"。
虽然我家境条件很不好,但我妈的兄弟姐妹都还不错。逢年过节,他们都会送我妈红包,少则500多则2000。哪怕我工作了,我姨妈去年都还在给我压岁钱。学车的钱也是舅舅花的,买房的首付款也是舅舅给的,初中差点儿辍学但恩人资助我一直到高中,刚进入单位就耐不住寂寞想辞职但领导好心相劝不至于犯下大错……总之,我走过的人生有很多苦难,但命运之神总会给我很多的幸运,但我好像还真没有用某种很正式方式地感恩过谁——一顿饭、一份礼物、一封感谢信。
所以,我习惯性把"接受"当成"理所应当",只知道享受而不太愿意"付出"。我想,我的这种"无心"导致的"无意行为",估计给许多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其实,除了"无心",还有就是"无力"。怎么讲?就是"穷"呗!因为,总认为,回馈别人是要用同等的金钱,或者更高价值的东西,陷入了"穷人思维"——正如下面这个故事一样:
有一天,穷人找到佛,无助地问:我为什么这样穷?
佛慈祥地说: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穷人很疑惑,惊讶地问道: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
佛笑着说: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微笑处事;言施:多说鼓励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义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古语有云:"礼尚往来"。来而不往,或者往而不来,都是"非礼也"。礼貌,往往体现在是否有来有往,而非在于礼物贵贱与轻重。
网友评论